131萬套——未來5年廣州將籌建供應的城鎮住房數量。其中,今年供應套數最多,達29.80萬套,此后3年供房速度變緩,2024年供應24.5萬套,2025年回升至25萬套。
20%——在土地供應上,未來廣州將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逐步增大政策性住房用地在住房用地中的比例,力爭不少于20%。
36平方米——到2025年,廣州市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力爭達到36平方米,相較2020年(34.61平方米)提高1.39平方米。
這三個數據是廣州在住房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的目標,也是未來安居羊城藍圖的勾勒。
8月18日,廣州市住建局印發《廣州市住房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明確廣州將堅持房住不炒、租購并舉措施,深入推進城市更新,今起五年力爭實現83條城中村改造完成回遷安置房建設。
住房供應:今年籌建商品房12萬套
“美麗宜居,活力安居”——“十四五”期間,廣州市住房發展將以此為愿景,力爭籌建和供應城鎮住房131萬套,努力滿足和解決300萬人的住房問題。其中新增新建商品住房供應力爭累計達到65萬套;籌建公共租賃住房3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含人才公寓)60萬套,共有產權住房3萬套。也即政策性住房與商品住房的比例基本為1:1。
政策性住房為何如此重要?對此,廣州市住建局表示,為更好地幫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緩解住房困難,廣州市將加快構建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滿足多元化的住房保障需求。
那么從總體來看,131萬套城鎮住房如何拆解?今年供應套數最多,達29.80萬套,此后3年供房速度變緩,2024年供應24.5萬套,2025年回升至25萬套。
從年度計劃來看,今年的供房重點是保障性租賃住房(含人才公寓),廣州將一口氣籌建17萬套,占本年度住房計劃(29.80萬套)的57%,占5年規劃(60萬套)的28%。
商品房則是穩中求進:今年籌建商品房12萬套,此后每年遞增0.5萬套,也即2022年12.5萬套,2023年13萬套,最終達到65萬套的商品房總和。公租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的總體體量較少,除2023年規劃1萬套公租房外,其余年度規劃均為幾千套。
老城更新:三年內基本完成83條城中村回遷房建設
舊改是廣州優化住房供給,推動老城市煥發新活力的重要抓手。
《規劃》指出,廣州將力爭到2025年底前,納入城市更新三年實施計劃的83條城中村基本完成回遷安置房建設,其余100條城中村回遷安置房開工建設,同時力爭新增棚戶區改造2萬套。
實際上,這83條城中村早已在去年就浮出水面。
據2020年發布的《廣州市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方案》,廣州將在三年內推進以中心城區為重點的83條城中村改造,各村在1公里范圍內均已建設或規劃地鐵站,以實現“村村通地鐵”的目標。
在這些城中村改造中,廣州人心中的“老西關”荔灣區是改造的重點。該區20條城中村中,有19條納入了三年實施計劃,數量最多,占比也最大。
此外,黃埔區(18條)、番禺區(11條)、天河區(10條)納入三年改造計劃的城中村也均為兩位數。其中,天河區的10條城中村中,備受關注的潭村、冼村、員村也位列其中。
民生熱點
嚴格執行月供不超過收入的50%
在住房金融政策方面,廣州市依然要求嚴格審核個人住房貸款首付款資金來源,執行借款人月供收入比不超過50%的政策要求。
《規劃》指出,廣州將加強市場交易管理,對市場秩序保持嚴查高壓態勢。將以項目為單位,動態監測商品住房建設進度,實時掌握商品住房供應、銷售、庫存等情況。同時,強化商品住房價格監管,加強對新建商品住房預售價格、現房銷售價格的指導,加大對房地產開發企業執行明碼標價、一房一價規定的檢查指導力度。
在穗工作港澳人才享內地居民同等住房待遇
“十四五”期間,廣州將加強與港澳住房協作,加大港澳青年人才住房支持。
如何推進?《規劃》指出,要深入推進在廣州市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在住房方面享有與內地居民同等的待遇。提高港澳青年人才住房保障力度,并提出“貫徹落實便利港澳居民在廣州市購房政策”。同時推進人才公寓等政策性住房面向港澳青年人才供應。
這也意味著,在廣州工作的港澳同胞們的在穗安居夢又清晰了一些。
全面布局:
未來11區新增住房在這里
●越秀區:新增住房主要通過城市更新供應
重點推進城市更新,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增加商品住房和政策性住房的供應。
新增住房主要通過城市更新供應,主要布局在登峰村、西坑村和瑤臺村等城中村改造區域。
●荔灣區:重點推進廣鋼新城等住宅用地收儲、供應
重點推進廣鋼新城、白鵝潭商務區的住宅用地收儲和供應。
新增住房主要布局在白鵝潭地區,重點集中在茶滘、東漖、海南村、沙河村和西郊村等城中村改造區域。
●海珠區:加快推動13條城中村改造
重點推進赤沙村、瀝滘村、石溪村、鳳和村等13條城中村改造,增加住房供應。
新增住房主要布局在赤沙村、瀝滘村、石溪村和鳳和村等城中村改造區域。
●天河區:大力籌建政策性住房
把存量開發作為政策性住房的主要供應手段,在城中村改造中籌建政策性住房;引導政策性住房用地與國際金融城、天河智慧城等產業片區進行協同規劃布局。
新增住房主要布局在天河智慧城和天河智谷片區,以及冼村、新塘、新合、員村、吉山、棠下和車陂等城中村改造區域。
●白云區:新增住房主要在重點平臺及軌道交通站點周邊
加快白云湖數字科技城、廣州設計之都、白云新城、民科園四大發展平臺建設;加快神山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鐘落潭美麗健康產業園土地收儲、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導入。
新增住房主要布局在白云湖數字科技城、廣州設計之都、白云新城、民科園等重點平臺及軌道交通站點周邊地區,以及陳田村、田心村、小坪村和江夏村等城中村改造區域。
●南沙區:探索建設國際化社區
有序推進金洲村等城中村改造,加大政策性住房供給;加強軌道站點周邊住房綜合開發;探索建設國際化社區。
新增住房主要布局在橫瀝島尖明珠灣片區、珠江街粵港深度合作園和南沙街南沙灣片區,以及金洲村等城中村改造區域。
●黃埔區:加強住房租賃企業監管
優化政策性住房空間布局;加強對采取“以租代售”“高收低出”“長收短付”等經營模式的住房租賃企業(機構)的監管。
新增住房主要布局在廣州科學城和中新廣州知識城,以及橫沙村、文沖村、沙步村、茅崗村、筆崗村、火村村和劉村村等城中村改造區域。
●番禺區:穩定商品住房供應
有序推進城中村改造,增加住宅用地供應;優化住房保障制度;通過配建、回購等方式籌集政策性住房。
新增住房主要布局在廣州國際創新城、廣州南站商務區、萬博商務區以及福涌村、里仁洞村、沙溪村等城中村改造區域。
●花都區:完善產業平臺住房配套
通過產業園區配建、商品住房項目配建等方式加大政策性住房的供給,滿足戶籍住房保障家庭、高新技術人才和產業工人的住房需求。
新增住房主要布局在融創文旅城板塊、花都湖生態圈板塊,以及橫潭村、三東村、田美村、楊一村等城中村改造區域。
●增城區:新增住房主要位于荔城、新塘
有序推進城中村改造;多渠道籌建和供應政策性住房。
新增住房主要布局在荔城和新塘區域。
●從化區:增加地鐵14號線站點周邊住宅用地出讓
大力優化住宅用地供應結構,有序推進城中村改造,切實增加從化城區及地鐵14號線站點周邊住宅用地出讓;有序推進租賃住房供應,落實“租購同權”政策,加強租賃工作平臺管理。
新增住房主要布局在街口街、城郊街、江埔街等從化區中心區域及軌道交通站點周邊地區。
●空港經濟區:推動產城融合
積極配合臨空經濟商業圈、跨境電商樞紐港和飛機維修產業基地的建設。完善商品住房和園區配套租賃住房供應,推動產城融合。
新增住房主要布局在鏡湖大道東側和人和鎮方石村江人三路南側。(記者孫綺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