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東城文化月華彩綻放,國學文化亮點紛呈。8月30日,2023大學生國學文化交流會在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彝倫堂順利落下帷幕。作為第九屆北京孔廟國子監國學文化節的重要一環,本次交流會邀請到外國留學生代表參與,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對中國傳統典籍的鉆研中加深中外文化交流互鑒,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
(資料圖片)
為期三天的大學生國學文化交流會共涵蓋五大主題,其中包括1場中國古代服飾復原研究成果展示秀,2場主題講座,20場傳統文化主題報告,內容涵蓋傳統文化在高校生活的創新應用、漢字認知的交叉學科探討、先秦典籍的現代詮釋、傳統服飾與禮射中的禮文化、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等主題。
精彩回顧1:大學之道 守正創新
8月28日,在大成殿前,清華大學歷史系廖名春教授為高校學生教授“揖禮”。揖禮是中國傳統見面禮節之一,體現著君子敬而無失、恭而有禮的文化內涵。
第一場交流會上,6位報告人從儒家經典《大學》出發,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角度聯系現實實際,闡發《大學》在高校生活中的創新應用,學習古人修身自省、自強不息的精神,助益自己“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
精彩回顧2:大學之研 字有乾坤
漢字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要素與載體,是每個中華兒女的精神基因。本場交流會邀請了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海內外名校的6位優秀學生為參會者帶來交叉學科視野下的漢字研究。本場交流會以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在新時代下從現代科學的角度去挖掘古老漢字中蘊含的寶藏,漢字與前沿科技的融合引導了更多青年人對于漢字的關注和熱情,更是堅定了歷史自信與文化自信。
精彩回顧3:固本浚源 問學先秦
先秦時期,百家爭鳴。本場交流會基于先秦經典的具體文段,以深入淺出的講述方式串聯不同典籍的概念。本場交流會由六場主題報告組成,并特別邀請了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的新漢學博士雨果帶來了一場主題報告。
精彩回顧4:服章之美 禮儀之大
中國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來自北京服裝學院美術學院的蔣玉秋副院長、東城區圖書館副研究館員謝大勇老師以及北京服裝學院的學生團隊為大家帶來了中國古代服飾復原研究成果展示秀和報告演講。參會觀眾在精美的華服展示與報告中感受了中華服飾與禮射文化中“射不主皮”“正己后發”的文化內涵。
精彩回顧5:始于衣冠 達于博遠
服飾是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本版塊邀請了北京服裝學院的王子怡、沈飛等兩位副教授為大家帶來了兩場主題講座。本場交流會講述了從服飾的演變到東西文化的交流碰撞,并圍繞京繡探討傳統技藝的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
“崇文爭先”在東城,第九屆孔廟國子監國學文化節是2023東城文化月的重要內容,首屆大學生國學文化交流會傾力打造“青年引導青年”的正向價值傳遞平臺,聚力打造大學生國學文化交流會文化品牌,以交流會為紐帶,連接起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華人學子、中華傳統文化愛好者共同學習與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編輯/譚衛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