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技術突破和國產替代,國內半導體設備廠商在2022年普遍取得了不錯的業績。而2023年,隨著半導體庫存的消耗和AI產業的發展,半導體設備行業或將再度迎來一個需求大年。
北方華創一季度凈利最高增兩倍
作為A股半導體設備龍頭,北方華創4月13日晚間預告,2022年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一倍至近24億元,2023年一季度公司凈利潤將進一步強勁增長,同比增長最高2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業績預告顯示,2023年1-3月,北方華創實現營業收入36億元-40億元,同比增長68.56%-87.29%,盈利5.6億元-6.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1.24%-200.30%。
另外,北方華創業績快報顯示,去年度實現營業收入146.88億元,同比增長51.6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3.53億元,同比增長118.37%。基本每股收益4.4612元。
從行業視角看半導體設備屬于半導體制造的核心支撐領域。受益于SMIC、YMTC、CXMT等國內產線的發展,國內廠商在半導體前道和后道設備領域均加速突破,進入從1到10的新階段,逐步縮小國際差距。
從業務結構來看北方華創基于泛半導體全領域的版圖已經形成:(1)半導體能源(光伏):太陽能的本質就是利用半導體材料(硅),將光能轉化為電能。(2)半導體照明(LED):LED就是利用半導體工藝將電能轉化為光能,是光伏的反過程。(3)半導體顯示(LCD):LCD/OLED在黃光區利用曝光/光刻、刻蝕、PVD、CVD、Imp、清洗等半導體工藝,實現TFT。(4)半導體集成電路(IC):IC就是在大硅片上用光刻、刻蝕、PVD、CVD、Imp、清洗等一系列工藝進行微觀雕刻電路。
北方華創看似“龐雜”的業務線,其實蘊含著基于半導體行業發展基本規律的同心圓擴張。
對于業績增長,北方華創表示營業收入增長主要是得益于半導體設備市場占有率提高,銷售訂單增長,以及成本及費用得到有效的控制,增厚利潤。此前,北方華創在業績預告中介紹,去年客戶訂單有序交付,全年電子工藝裝備和電子元器件業務經營業績均實現了持續增長。
回顧北方華創過往財報,不難發現,其近年來營收和凈利潤規模已經出現逐年大幅增長趨勢。自2020年至2022年,該公司營收分別為60.56億元、96.83億元和146.88億元,每年增幅均在50%以上。而這三年歸母凈利潤則分別為5.37億元、10.77億元和23.53億元,更是逐年保持1倍以上增速。
而從反映未來業績的合同負債看,北方華創在手訂單充裕。在2020年和2021年,北方華創的合同負債分別為30.48億元和50.46億元,而這一數字在去年三季度末時,已經升至65.12億元
半導體設備廠商業績批量兌現
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北方華創外,還有多家半導體設備廠商的業績也迎來了快速增長。
目前大部分A股(申萬)半導體設備上市公司已披露年報或業績快報,絕大多數業績保持增長,其中,北方華創凈利潤規模居首,其次是中微公司和盛美上海。
從增速看,拓荊科技增速最為迅猛,其此前披露的2022年業績快報顯示,2022年公司實現營收17.06億元,同比增長125.02%,實現歸母凈利潤3.69億元,同比增長438.09%,而扣非歸母凈利潤則為1.78億元,而2021年則為虧損8200萬元。
另外,實現高增長的如芯源微其2022年業績快報顯示,該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155%,接近2億元。同樣保持高增速的還有盛美上海,其凈利潤增速從2021年的35%提升至2022年的151%,實現6.68億元。
目前半導體設備廠商普遍的底層邏輯就是國產替代,長江證券在一份研報中顯示,2022年預計全球半導體設備銷售將達到1085億美元,其中中國大陸仍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市場。但2022年中國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僅為12%,國產替代仍處于相對早期階段。
四大邏輯支撐半導體設備行業未來發展
從行業本身來說,半導體設備行業也有一定的周期性,這主要是下游需求導致的。而從當下的時間節點看,半導體設備行業有望迎來一個景氣周期。
庫存方面,存儲大廠美光在其3月28日最新季報表示“相信幾個終端市場的客戶庫存已經減少,看到未來幾個月供需平衡逐漸改善”,周期觸底復蘇跡象逐步顯現。需求方面,下游消費電子23年進入弱復蘇、新能源車等新興領域仍將維持較高景氣度,近期AI創新周期的開啟大幅度增加了對算力芯片的需求,有望拉動通信行業資本開支。
東吳證券則指出未來有四大邏輯支撐半導體設備行業的發展。
邏輯一:美、荷、日相繼加碼制裁,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邏輯持續強化。
邏輯二:擴產預期上修靜待招標啟動,半導體景氣復蘇同樣利好設備。擴產預期上修靜待招標啟動:作為內資邏輯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已成為擴產主力,2022年資本開支達到63.5億美元,同比+41%,并預計2023年基本持平。
邏輯三:政策扶持利好持續落地,大基金二期投資重新啟動。2023年科技自主可控已經上升到舉國體制,組建中央科技委,國家層面加大集成電路產業扶持力度。
邏輯四: AI算力需求持續提升,半導體設備承接AI擴散行情。OpenAI模型持續迭代,國內互聯網大廠紛紛推出大模型,算力需求持續提升背景下,AI芯片市場規模持續擴張,2025年我國AI芯片市場規模將達到1780億元,2019-2025GAGR可達42.9%。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