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耕耘在一線講臺,將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入小學語文教學之中,關注整本書閱讀,夯實習作基礎,注重思維拓展,提升學生文化自信......劉娟,馬鞍山市西湖花園小學教師,扎根一線教育26年,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她常把自己比作一片默默無聞的葉子,守護著祖國最可愛的花朵。認識她的人覺得她更像一個太陽,發光發熱,照耀和溫暖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她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滿腔熱情,做默默守護花朵們的那片葉子,曾獲安徽省特級教師、安徽省十佳青年教師、馬鞍山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
與眾不同的語文教師
1996年8月,劉娟來到馬鞍山市健康路小學,成為語文教師兼班主任。在工作中,她一直努力鉆研,自己訂閱雜志,積極外出聽課,在網絡上學習最新的教學案例,多年來從未停止對于課堂教學及語文教學的研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課堂教學方面,她極有心得,聽她的課如沐春風,時而激情澎湃,時而細膩溫情。1999年,她獲馬鞍山市教師基本功大賽總分一等獎,同時獲粉筆字、簡筆畫、教案書寫等多個單項一等獎;執教《三顧茅廬》獲馬鞍山市市級精品課;2012年獲馬鞍山市教師素養大賽一等獎等。
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是公認難上的課文。她勇敢挑戰高難度,執教《“鳳辣子”初見林黛玉》獲安徽省名師工作室聯盟一等獎。2016年,她接到青年教師優質課比賽的任務,執教《一個特點鮮明的人》一課,最終以安徽省青年教師優質課評比一等獎的優異成績,代表安徽省參加全國小學語文青年教師教學觀摩活動,收獲二等獎。
她始終著眼大語文,高屋建瓴,關注學生對語文的熱愛,關注學生整本書閱讀,關注學生思維能力,同時將文言文教學融入到語文教學之中。她現在從教的西湖花園小學是“傳統文化特色學校”,她將經典誦讀、文言文課融入到語文教學之中,打好學生的文化底色。學生說:“劉老師的語文課讓我受益終身。”
別人班的班主任
有學生在隨筆中寫道:“我們班的劉老師就是人家口中的‘別人班的老師 ’。春天,劉老師帶我們放風箏、摘草莓;夏天的夏令營曾是我最期待的遠足;秋天,劉老師帶我們參觀博物館、圖書館;冬天,全班一起打雪仗是我最難忘的記憶。劉老師的學生回憶起自己小學的六年生活,都是眼里放著光,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
作為班主任,劉娟深知“集體”這個詞,一定是擁有著共同回憶的一群人。她帶領班級建立集體概念,健全集體意識,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所帶中隊獲“全國優秀動感中隊”稱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集體中發揮光和熱,找到在集體中的歸屬感。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的童年回憶更有趣。植樹、愛心義賣、舊物改造、自制月餅、學裹粽子、寫春聯、二手市場等,從環境保護活動到傳統節日,從才藝展示到親身體驗,伴隨集體快樂成長。
“不拋棄,不放棄”是劉娟多年來班主任工作的宗旨。在她的班級里,沒有任何一個學生會被放棄或邊緣化。26年從教路上,有多動的學生、自閉傾向的學生、攻擊性強的學生、特殊經歷的學生等,他們每一個都是劉娟的用心愛著的學生。班里曾經有個行動很慢的女生,媽媽身體殘障,無法工作,家境不太好。該女生記憶力較差,識字寫字、讀書背書常常是班里最慢的一個。劉娟幫她擦掉眼淚,耐心地引導她找到自己的不足,確定努力的方向,爭取“笨鳥先飛”。
“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對象的變化是極其緩慢、細微的。因而,教育需要以一個等待的姿態傾情投入,耐心關注教育對象,用慢節奏促進生命的進步和成長。”劉娟多次被評為馬鞍山市優秀輔導員、馬鞍山市優秀班主任。
課堂上的劉娟
和學生互動的劉娟
教學研究的領路人
作為一線教師,抬頭看天與腳踏實地同樣重要。劉娟在做好平時課堂教學的同時,從未忽視對教科研的重視。2006年至2014年,劉娟主持省級課題《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美育特色學校中的指導與實踐意義的研究》《小學語文教學與美育資源整合的實踐研究》,這兩項課題順利結題。在這兩項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她帶領年輕教師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善于總結,并形成了一系列有價值的課與文字。2021年,她主持的市級“1+4”課題獲馬鞍山市優秀教科研成果獎。她將西湖花園小學的成功教學經驗輻射到其他兄弟學校。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她撰寫了多篇論文,獲安徽省教學論文評比一等獎。多篇文章發表于《小學語文》《小學教學設計》《班主任》等雜志。
在年輕教師的心目中,劉娟不僅僅是良師,亦是益友。在她的帶領下,辦公室的語文教研氛圍非常濃厚。在一次次的實踐中,她和許多年輕教師一起成長、一起收獲。劉娟就是這樣的一位教師,她對每一個學生真誠,對每一位家長負責,她說自己愿意做一片葉子,默默守護著祖國的花朵。
□本報記者 謝婷婷,通訊員 柴家峰、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