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青海湖北岸迎來大批定居者。他們隱姓埋名,投入到研制原子彈的事業中。為防備間諜衛星,他們將車間建成掩體,鋪草皮偽裝;因要保密,同在這里工作的夫妻并不知彼此僅一墻之隔,跨省轉寄書信表達思念。無數人的努力,終于換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致敬!
翻閱檔案,最有意思的主題之一就是美國情報機構對華的評估。他們所能找到的涉華情報有限,但又極其重視。
¹以中國的導彈計劃為例。早在1955年12月,錢學森等人就分頭起草意見書,準備發展國防航空工業。1956年3月14日,航空工業委員會的第一次專門會議召開,做出了首先集中力量研制火箭、導彈的決定。10月8日,導彈研究院成立,錢為院長(正式的任命書是1957年才簽發)。
1958年,青海湖迎來大批定居者,同在這里工作的#夫妻僅一墻之隔卻要寄信交流#,因為他們不知道在這里工作…無數人的努力,終于換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國之脊梁!這是二十三位二彈一星元勛,請記住他們的名字!致敬!晚安!
²美國那邊,美國的情報部門直到1958年才意識到中國在搞導彈計劃,但評估認為中國因為缺乏技術人員在1962年之前都不具備研制導彈的能力,蘇聯在5年內會陸續向中國轉移導彈技術。但實際上,中國在1956年初兩次向蘇聯提出希望獲得圖紙、援助,但蘇聯只給兩枚教學樣品+接收50名留學生去學習導彈技術+5名專家來華。所以在1956年10就開會決定要“自力更生、力爭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發展導彈工業。
³不過,1957年3月以后,蘇聯態度急劇轉彎,計劃在1959年之前交付中國兩個連的岸對艦導彈設備,還幫助訓練導彈部隊。但美國,在中國已經在1960年成功試射3枚短程地對地導彈、1962年研制中程地對地導彈時,仍然多次評估中國沒有能力研制導彈,尚處于早期研發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