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長沙。1歲的多多被媽媽1月前從外面抱回的小貓抓傷,家長并未在意。近半個月來多多反復發燒,找不到原因。到醫院通過會診檢查確診多多患上了“貓抓病”。醫生告訴家長,貓抓病常見于兒童,是一種以發熱、局部淋巴結腫大為主要表現的感染性疾病,且貓抓病有潛伏期,易發生漏診和誤診。通過針對性治療,多多的體溫得到了控制。醫生提醒,孩子出現不明原因發熱、皮膚損害、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等,家中又養了貓,甚至不慎被貓抓傷、咬傷過,需要警惕并及時就醫。
什么是貓抓病?
這是一個自限性疾病,部分患者不治療也可以恢復,但是盡快的早發現早治療,可以縮短病程,降低一些遠期后遺癥的風險。
這個貓抓病主要通過被感染的貓抓傷或者是咬傷,跳蚤叮咬,還有破損的皮膚黏膜接觸到貓的唾液以后感染,一般被貓咬以后,潛伏期在3~10天左右,少數可能有幾個月。
一般的臨床表現就是在貓抓傷以后,抓傷的部位有可能會出現丘疹,傷口附近相關引流區淋巴結的腫大,一般是單測的,有的人會疼痛,有人會出現化膿。
也有部分人會出現發熱,頭疼,乏力,食欲下降這些比較不典型的臨床表現。
有時候導致感染的損傷,傷口比較淺,可能就是抓傷了一下,損傷了皮膚屏障,很多病人在出現這些癥狀之前,這個傷口已經愈合了,所以有可能會出現誤診。
預防呢?
建議大家在擼貓時,避免被喵星人咬傷或抓傷,與喵星人玩耍后及時洗手,定期帶喵星人體檢并去除貓蚤,若不慎被咬傷或抓傷,立即用流動的清水和肥皂進行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