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寇準清廉中寇準清廉表現在哪里
1、表現
寇準先后兩次當宰相,長達三十年,不為自己建造豪華住宅。當時的處士魏野寫詩贈給他,贊揚道:“官居高位,卻沒有建造豪華住宅(不為自己謀私利)。”
2、人物簡介
寇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縣,改大名府成安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歷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后兩度入相,一任樞密使,出為使相。乾興元年(1022年)數被貶謫,終雷州司戶參軍,天圣元年 (1023) 九月,病逝于雷州。
3、后世地位
皇佑四年,仁宗詔翰林學士孫抃撰神道碑,謚“忠愍”,復爵“萊國公”,追贈中書令,仁宗親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稱“寇忠愍”或“寇萊公”。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有《寇忠愍詩集》三卷傳世。與白居易、張仁愿并稱渭南“三賢”。寇準先后兩次當宰相,長達三十年,不為自己建造豪華住宅。當時的處士魏野寫詩贈給他,贊揚道:“官居高位,卻沒有建造豪華住宅(不為自己謀私利)。”1、表現
皇佑四年,仁宗詔翰林學士孫抃撰神道碑,謚“忠愍”,復爵“萊國公”,追贈中書令,仁宗親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稱“寇忠愍”或“寇萊公”。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有《寇忠愍詩集》三卷傳世。與白居易、張仁愿并稱渭南“三賢”。寇準先后兩次當宰相,長達三十年,不為自己建造豪華住宅。當時的處士魏野寫詩贈給他,贊揚道:“官居高位,卻沒有建造豪華住宅(不為自己謀私利)。” 1、表現
寇準先后兩次當宰相,長達三十年,不為自己建造豪華住宅。當時的處士魏野寫詩贈給他,贊揚道:“官居高位,卻沒有建造豪華住宅(不為自己謀私利)。”
2、人物簡介
寇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縣,改大名府成安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歷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后兩度入相,一任樞密使,出為使相。乾興元年(1022年)數被貶謫,終雷州司戶參軍,天圣元年 (1023) 九月,病逝于雷州。
3、后世地位
皇佑四年,仁宗詔翰林學士孫抃撰神道碑,謚“忠愍”,復爵“萊國公”,追贈中書令,仁宗親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稱“寇忠愍”或“寇萊公”。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有《寇忠愍詩集》三卷傳世。與白居易、張仁愿并稱渭南“三賢”。
寇準先后兩次當宰相,長達三十年,不為自己建造豪華住宅。當時的處士魏野寫詩贈給他,贊揚道:“官居高位,卻沒有建造豪華住宅(不為自己謀私利)。”
自從寇準南遷后,遼國使臣到宋國宮廷赴宴,宰相一級的大官都參與宴會。使者看遍各位大臣,問道:“誰是“無地起樓臺”的那位大臣啊?”在座的沒有一個回答的。 主旨:表現了寇準無私清廉的品格
1、表現
2、寇準清廉表現
寇準先后兩次當宰相,長達三十年,不為自己建造豪華住宅。當時的處士魏野寫詩贈給他,贊揚道:“官居高位,卻沒有建造豪華住宅(不為自己謀私利)。”
3、寇準清廉的注釋
寇準:北宋真宗時曾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后被讒罷職,不久又復職。
出入:指寇準兩次做宰相,罷職又復職。
營:經營,修建。
第:住宅。
處士:有才學而隱居不仕的人。
鼎鼐(nài):本是古代烹煮用的容器,后用做立國的重器,象征政權,也借指執政大臣。
至:到達。
內宴:宮廷宴會。
遷:官員調任,這里指貶官。
北使:遼國使臣。
宰執: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與樞密使、參知政事、樞密副使(執政),通稱宰執。
預:參加。
歷:逐個,一一地。
語:告訴,對……說。
相公:對宰相的尊稱。
坐:在座的。
孰:誰,哪一位。
至:到達。
洎: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