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推倒摩托車的老人已去世#,車主:會堅持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和民事賠償】2022年6月,上海陳先生的摩托車被一位老人故意推倒,損失16000多元。事后,老人態度強硬拒不賠償,監護人避而不見,陳先生堅決維權引發關注。2023年1月28日,陳先生在社交平臺發布消息,稱與社區民警溝通得知,老人已于24日去世。他表示:會堅持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和要求民事賠償。
【#故意推倒摩托車老人已經去世#車主:至今沒收到一句道歉 會堅持追責】#故意推倒摩托車的老人已去世#2022年6月,上海陳先生的摩托車被一位老人故意推倒,致車損16000多元。事發后,老人態度強硬,監護人避而不見,陳先生決定堅決維權。1月28日,陳先生在社交平臺發布消息稱,與社區民警溝通得知,老人已于1月24日去世。陳先生稱,“事發至今,未見過老人家屬、沒有一句道歉。后續會堅持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和民事方面的賠償。”
據媒體此前報道,在陳先生報警后,警方對老人進行了精神鑒定,雖為限制行為能力人,但具備受審能力,后當地警方以尋釁滋事為由立案調查。2022年10月,案件移交到檢察院,檢察院提起公訴后,原定于12月2日召開的庭審因故延期。陳先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堅持追究老人刑事責任,老人已被逮捕。記者多方求證,當地有關部門暫未透露詳細信息。
律師表示,老人涉嫌尋釁滋事罪或故意毀壞財物罪,限制行為能力人雖可從輕或減輕處罰,但其監護人應當承擔相應責任。
陳先生坦言,維權的6個月里,自己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面對輿論旋渦中的不同聲音,他被迫搬離了小區,維權成本也早已遠遠大于實際損失。
其間,也有人勸他不要“較真”,但陳先生想不通,既然老人有監護人,為何要逃避責任。“是人都會犯錯,但犯錯后要有基本的態度,車損這些東西,都可以溝通協商。”陳先生說。
“年齡不是違法的理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事情發展到現在,我代表的已經不是我個人的利益了,而是同類事情背后所有受害者的利益。”陳先生說,此類事件其實并不少見,很多維權者因為程序、時間等問題,不得不放棄,但他始終相信法律會還受害者一個公道,這也是他一直堅持追究責任的一大原因。
“我希望通過這件事,提醒更多人,一旦自己的權益被侵害,要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