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齡打工人”在就業市場一直處于相對劣勢的地位。為此,各級各相關部門積極出臺相關政策,全力支持和促進“4050”(女性40歲以上、男性50歲以上)等大齡人群順利就業。
新春伊始,正是招聘和求職旺季。當前大齡人員就業狀況如何,記者就此進行采訪調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三公里就業圈”里少走彎路
“干保安少走20年彎路?!边@句網絡熱句被很多人熟知。調侃的背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現實:保安行業是許多大齡男性就業的優先選擇。
近日,蕪湖市民汪凱一直通過中介物色離家比較近的保安崗位,他今年已經58歲了,早些年長期在珠三角地區工作,兩年前因為身體原因提前退休?!盎乩霞液筮€是想繼續在崗位上發光發熱,也獲取一定的收入緩解經濟壓力?!蓖魟P說。
學歷較低、年齡較大、缺乏就業技能等問題是大齡人員再就業面臨的阻礙。中保譽和公司負責人表示,保安崗位對員工的要求相對較低,對年齡限制較寬,月工資在2000元至3000元不等,很多五十多歲的男性,都會選擇競聘住宅小區、寫字樓等區域的保安崗位。
“聽說可以在所屬社區登記個人信息和就業需求,社區會推送合適的崗位,我打算去試一試?!蓖魟P說。
家住臨泉縣城南街道的熊女士最近剛在離家不遠的三味咸饃餐飲店成功入職?!澳挲g大工作難找,正發愁時,社區‘三公里’就業圈就業服務人員來幫忙了?!毙芘扛嬖V記者,經服務人員引導,她在微信的“社區快聘”小程序上實名登記了求職信息。
通過瀏覽“社區快聘”上臨泉縣各家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布的招聘信息,熊女士發現臨新社區光明路三味咸饃餐飲店發布的招聘信息比較適合自己,崗位要求不高,于是直接去店里應聘,并成功入職。
順利解決就業問題的還有49歲的合肥市民朱瓊。“有朋友給我介紹說現在政府公益性崗位可以解決大齡人員就業困難問題,我聽后很是欣喜,便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去駱崗街道登記求職?!敝飙偤茏院?,“街道工作人員很快給予了回復,推薦我去包河區德尚社會工作服務社,經過考核,我順利上崗。”
“我們計劃在今年1月到3月開發更多更合適的公益性崗位,同時舉辦30余場線下招聘會,還要探索線上招聘直播帶崗的新方式,幫助轄區內居民就近就地就業?!卑訁^人社局有關負責人說。
解決社區“三公里”內困難群體就業不充分、省域范圍內勞動用工信息不對稱等問題,為勞動者和用工企業提供更多暖心服務......去年5月我省出臺的《就業促進行動方案》聚焦短板弱項,提出系列舉措幫扶社區困難群體順利就業,力爭2025年70%以上社區達到“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讓有就業需求的群眾得到就業服務、符合條件的享受就業政策,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失業人員以及其他有就業意愿的社區居民在“家門口”找到工作。
大齡農民工身份角色正在轉換
常年風吹日曬、高處作業多、居住條件差......建筑行業農民工的工作環境普遍較差,對員工的體力精力要求較高。近些年,從規范和安全出發,全國多地發布建筑業清退令,建筑施工企業用工年齡管理進一步規范,嚴格限制施工作業人員的年齡,超過了規定年齡的,工地不再招用。
如今,施工現場已經難尋60歲以上的農民工。同時,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1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50歲以上農民工占比為27.3%,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約7985.5萬人。可以看出,正在以及即將面臨轉型的農民工不在少數。
從開始的不解到之后的理解,合肥長豐市民趙師傅順利轉換了身份。“在工地干過七八年,超齡后工地就不招用了。我不想那么早回家養老,工地的工資比較高,干點活能為子女減輕負擔?!壁w師傅說,但后來的確感到身體不如從前,經常腰疼。接受現狀后,他離開了工地,選擇在家附近打些零工。
更多像趙師傅這樣的大齡農民工該何去何從?
“建筑行業清退超齡農民工要避免‘一刀切’?!比ツ?月,省住建廳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實行柔性用工管理,分崗位確定用工年齡,避免建筑行業清退超齡農民工“一刀切”,并對超齡工人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加強安全教育。
這意味著,農民工可以告別工作不告別工地。針對建筑行業特點,有關部門根據工種劃分用工年齡,如涉及登高作業、重體力勞動等工種,仍需要有嚴格的年齡界限;而對于建筑業內勤崗位、部分管理崗位等,年齡可適當放寬。
除此以外,大齡農民工還有更多的就業選擇。為了幫助農民工就業創業,我省開展“2+N”招聘活動,并通過安徽公共招聘網、“職等你來”就業登記小程序,在線上線下多渠道發布崗位信息;定期與返鄉農民工聯系,提供就業服務,提供動態更新的崗位信息;登記失業農民工人員信息,失業農民工免費享受職業介紹、培訓項目推介等服務,還對大齡、身有殘疾、長期失業等特殊困難人群進行重點幫扶。
開展農業職業技能和創業培訓、支持企業為新吸納的失業農民工開展以工代訓活動,為失業農民工開展定向定崗、急需緊缺職業專項培訓,開展農民工家政職業技能競賽......在提高農民工就業創業能力方面,我省也采取了一系列舉措,積極開展多種多樣的培訓和競賽活動。
隨著年紀增長以及新一代勞動者加入,不少大齡農民工自身也考慮轉型,在保障安全健康的同時,為家庭減輕經濟負擔。
“30”年齡段焦慮待紓解
傳統觀念中,大齡勞動力一般指“4050”人群,而30歲左右正是事業上升的黃金期。但如今,部分30多歲的求職者,也會陷入“年齡焦慮”。
春招在即,記者登錄“智聯招聘”“boss直聘”等多家在線招聘平臺,為崗位設置年齡限制的企業有不少:比如某智能流量計研發生產企業,招聘銷售工程師時寫明“24-32歲”的基本要求;又如一家提供雙碳解決方案的科技企業,招聘解決方案行銷工程師時寫明“35周歲以下”的招聘要求......為求職者設下了一道道年齡門檻。
為什么企業在招聘時更青睞年輕勞動力?
已經在互聯網行業工作了兩年的汪龍告訴記者:“年輕人有沖勁,沒有家庭束縛,能集中精力沖業績,中年人拖家帶口,精力分散,不受用人單位青睞?!?/p>
“而且在互聯網行業,基于新知識、新技術的創造力、創新力比工作經驗更加重要,所以更傾向于年輕人?!蓖酏堈f。
作為安徽人,在省外工作的汪龍目前正考慮回家鄉發展,“合肥現在有很多優質企業可以選擇,我打算盡快跳槽回家鄉發展。但根據經驗,現在我已經29歲了,趕在32歲之前跳槽,機會才會更多,談薪資的底氣也更足,所以要盡早打算”。
記者在招聘平臺隨機與企業的人力資源專員交談,部分企業表示:“對于一些勞動強度較大的崗位,企業會擔心年齡大的員工體力精力跟不上。”
擔心在現有崗位面臨淘汰危機,也擔心再就業時因為“大齡”再次受阻,這是部分30歲左右的人群面臨的年齡焦慮。
有專家表示,一味將年齡作為招聘門檻,其實對勞動者、用人單位和社會發展均會產生不利影響,可能會將真正有能力的勞動力擋在企業門外,也不利于社會人力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摒棄年齡歧視,也應是適應老齡化社會發展的共識。
社會在發展,新崗位不斷出現,就業市場供需關系也在不斷變化,不以年齡來衡量一個人在工作上的能力,為大齡求職者放寬年齡限制,才能讓人人都有公平競爭的機會,通過勤奮努力實現自身發展。(記者 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