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未婚小伙,阜陽生態園動物園負責人。一個月前,當得知園內一只虎媽媽在生下幼崽放棄喂養的消息后,及時和飼養員一起將奄奄一息的虎崽救出,進行人工喂養,被大伙稱為“虎爸”。在經歷了不進食、不排便和吐奶等幾個危險階段后,這只虎崽慢慢恢復健康,在一個月的時間里,體重也由原來剛出生時的700多克,增加到現在的1380多克。
“虎爸團”24小時守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他叫沈號,是一名90后,學的是動物科學及獸醫專業,畢業后到阜陽生態園上班。“這只虎媽媽是2013年在園內出生的,當時一共出生兩只,飼養員給它們取名分別為‘團團’和‘圓圓’。這只叫“團團”的母虎是在去年10月份自然受孕,今年2月8號生產。”
沈號說,當天,他們通過產房內的監控發現,小虎崽出生后,虎媽媽并沒有喂養的意思,感覺這只虎崽可能是被棄養了。“當我們把虎崽和虎媽媽分開后,這只小虎崽已經失溫了,氣息微弱,已經不會叫了,放到保溫箱后也不會吃奶了,最后喂了葡萄糖水才算慢慢擺脫了危險。”
為了照顧好這只來之不易的虎崽,沈號和三位男同事一起組成了一個臨時“虎爸團”,24小時輪流照顧這只幼崽。沈號干脆在辦公室里擺放了一張簡易的床,每天吃住在動物園內。“在我們這個臨時‘虎爸團’中,數我的年齡最大,最小的一位是一位00后。大家都沒有結婚成家,所以連照顧小孩子的經驗都沒有。但是照顧起虎崽來,大家都是特別用心。進屋時,大家都自覺進行全身消毒;喂奶時,會穿上無菌服,用消毒液洗手;喂后會輕拍虎崽背部幫它打嗝;看到鋪的墊布尿濕了,就趕緊換一片新的......”
經歷了三個危險期
在沈號和“虎爸團”成員共同努力下,三天后小虎崽開始進食了。“一開始,一次只能吃5毫升10毫升這樣,一天要喂上十多次。除了照顧虎崽吃喝拉撒睡外,還要負責記錄下每天喂食的次數、時間和喂食的量,以及排便、體重、精神狀態等。”
沈號說,在剛到生態園上班的第二年,一頭熊媽媽分娩了,為了保證小熊安全生長,出生后不久也是由他人工飼養長大的。“熊和虎不是一屬性,生活習性各方面也不一樣。所以,在照顧虎崽上,他和同事們還都沒有一點經驗,只能對照出現的情況,及時進行查找專業書籍和通過上網搜索,尋找解決的辦法。就這樣他和同事們邊學習,邊照顧。在前半個月里,經歷了三個危險期,除了前期剛開始的不進食外,到后期還出現了連續多天不排便和吐奶的癥狀。在不排便的那幾天,大家見面打招呼的詞都換成了‘排了嗎’。”
虎崽有望五一和游客見面
3月13日,按照流程進行全身消毒后,大皖新聞記者隨沈號來到小虎崽的飼養房間。看到小虎崽一副萌萌的樣子,在保溫箱里來回走動,并不停地“喵喵”大聲叫著。“這說明小家伙已經餓了,是想要吃的了。以前,每天要喂十來次;現在,我們一天只要喂食四次,一次的食量已經達到了100多克,接近正常虎崽的進食。”說話間,沈號已經做起了喂食準備。
“我們的奶粉都是專用的,喂食的溫度也是保持恒溫,因為外面的溫度有變化,所以一直都是在保溫箱里給它完成喂食。”沈號說,按照目前的生長情況,這只小虎崽應該在五一之前就可以和游客見面了。
大皖新聞記者 王振宇 通訊員 韓振 攝影報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