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根據蕭縣教體局研學課程工作精神要求,近日,安徽師范大學附屬蕭縣綠城學校等部分學校組織師生走出校門,分別前往農耕研學基地、博物館、動植物園開展豐富多彩的春季研學活動。
在農耕研學基地的“開耕儀式”中,學生身著漢服,耕地、犁地、播種、插秧,學生拿起中國傳統農具犁、耙、鐵鍬等農具,開始了勞動體驗。“犁地真費勁呀!幾個人要團結協作,用勁的同時還要掌握技巧。”師生在配合犁地的過程中,感受到春耕的不易,體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體會到“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的含義,切身沉浸感受了源遠流長的農耕文化。
活動中,學生們還體驗了草木扎染項目課程。經過扎結、染色等一系列工序后,孩子們在白布上染出了絢麗的色彩和各式各樣的圖案,體驗了扎染藝術變化莫測的魅力。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中午饑腸轆轆,孩子們挽起袖子,洗菜、切菜、燒火做飯,煙霧繚繞,克服種種困難,有序合作,最終一盤盤香味四溢的飯菜端上了飯桌。孩子們在做飯過程中體驗到動手勞動的快樂。
來到漢文化博物館,實地探尋感受中華文化的豐富底蘊。學生先后參觀了“古彭千秋”、“大漢氣象”、“天工漢玉”、“漢家煙火”、“俑秀凝華”、“金戈鐵馬”等展廳,從遠古到現代,同學們邊走邊記,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產生了強烈厚重的中華民族自豪感。學生來到動物園,近距離接觸孔雀、長頸鹿等大自然中形態各異的奇禽異獸,親近動物;徜徉流連于植物園,感受豐富美麗的繁花異草,物我一體,從小培養樹立生態文明觀念。
研學是青少年成長的第二課堂。綠城學校精心設計符合相應年齡段的研學活動,讓孩子們走進農田,親近大自然,進行實踐教育,體驗感受我國悠久的春耕文化,感受中華歷史的厚重。
蕭縣綠城學校 趙冰,蕭縣教體局 錢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