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三個工地,從剛畢業的懵懂小伙到榮獲“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稱號,從“業務小白”到“技術能手”,再到負責的改造項目被評為合肥市“建筑工程優質結構”工程,中鐵四局房地產公司儀表廠項目工程部青年工程師、95后的錢容琨卻說,他最幸福的事,是在老舊小區項目改造后,領著大爺大媽走進新房,看著他們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時......
攻堅克難的“排頭兵”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0年,學土木工程專業的錢容琨研究生畢業后入職中鐵四局,他來到合肥市舊城改造計劃的重點項目之一的中鐵四局北區大院拆遷改造項目工程管理崗位,恰逢項目拆遷工作剛剛完成。
由于配套設施老化等現實原因,項目受到廣大業主期盼。“建設工作中,很多細節需要考慮,要知道住戶的配套設施、生活習慣、戶型設置等訴求。”錢容琨回憶,有些老年住戶反映,廚房窗戶高度1.2米,夠起來很麻煩。他為此調整了施工設計方案,為老年人群體提供了便利。
項目建設過程中歷經疫情、梅雨季汛期搶險、高溫酷暑等重困難。能否如期完成土方外運工作,是項目成敗的關鍵。錢容琨主動請纓,連續數天夜間去現場盯控土方隊伍。夏日夜里蚊蟲多,他想了個辦法——穿得“全副武裝”,可是悶熱的天氣讓他每天都“汗水濕透衣背”。
項目施工圖紙會審,他針對性地提出了30余項問題并均落實整改,有效避免了返工,節約成本百萬余元。該項目也創造了主城區4個月完成40萬方土方外運,10個月完成13棟住宅樓主體施工的建設速度。該工程1#、2#、3#、4#樓被評為合肥市“建筑工程優質結構”工程。
城市更新的”踐行者”
城市更新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合肥市儀表廠小區建于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隨著時間推移和時代變遷,老小區的各種弊病嚴重影響著居民的生活。
目前,作為涉及700多戶居住問題的儀表廠舊城改造項目部的一員,錢容琨上午去工地現場溝通解決問題,下午研究圖紙,和設計單位溝通反饋細節,用通俗語言和工人解釋施工要點。“只有樣樣精通才能提升品質,避免資源浪費,節本增效。”
“我們小區的停車位嚴重不夠,得想辦法解決”“我家一下雨就漏水,我覺得防水很重要”“現在買新能源車的居民挺多的,充電這方面也得提前考慮進去”......項目開發前期,錢容琨經常利用下班和周末休息時間走訪居民,了解并記錄他們的需求。
他發現,小區兒童游樂設施的初版方案中,沒有設置老年人陪伴、休息的區域。于是,他在周邊設計了一排座椅和景觀綠化,連坐凳材質、高度、拐角角度等細節都反復打磨。空調外機安裝位置、客廳空間感、老年人活動區域等小事都成為他工作中的目標。
建設過程中,錢容琨又主動邀請儀表廠老職工參加工地開放日活動,請他們了解項目建設進度、工程質量、使用功能等情況,讓老職工們身臨其境地體驗未來新家的美好。
創新創效的“點子王”
錢容琨研究生的學習方向是結構健康監測。這些年,告別在實驗室寫論文的生活,來到建筑項目一線,很多圖紙都要從頭學,錢容琨一下班就開始研究土建、安裝、水電、暖通、景觀等圖紙,不會的就在網上現學。
目前,錢容琨主要負責儀表廠項目設計管理相關工作。儀表廠項目是目前中鐵四局房建項目中裝配率最高的項目,這得益于錢容琨的努力。
在裝配率申報工作中,他查閱了大量的文件資料,參與調研同期競品設計方案,將儀表廠項目商品房裝配率由60%增至65%方案的編制。
在項目實施階段,他結合項目施工布置以及工期計劃研究發現,項目不適宜在周邊建造實體樣板間,并及時將意見反饋給項目領導。最終通過群策群力,項目選擇以VR樣板房代替實體樣板房的形式的方案,減少了樣板間建造、裝修與提前預售節點帶來的資金成本等費用約200余萬元。
錢容琨的蛻變,既是自身奮斗的結果,也離不開工作環境和氛圍的影響。公司實行導師帶徒制度,對新員工進行專業答疑解惑,常態化開展交流成長、技能鍛煉、創新創新等活動。
錢容琨還積極投身中鐵四局房地產公司團委和項目團支部開展的各類志愿服務,學習商務禮儀等志愿服務中。在系列愛心公益活動中,他為聾啞兒童捐贈書籍和衣物30余次。截至目前,他累計志愿服務時長400余個小時。
錢容琨感慨,作為工程人,每次陪業主驗房時,看到對方拿鑰匙開門后開心滿意的樣子,自己心里充滿成就感和自豪感。
(王海涵 陶俊寶 李浩浩/文 劉玉才/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