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被要求“證明你爹是你爹”的一系列奇葩證明,廢除后讓廣大群眾拍手叫好。
近期,關于老年人領取養老補助的前置資格證明方式,又引發了討論。
老人為了領取相關補貼,需要定期和報紙合影拍照,或者通過網絡,證明自己還沒死。
對此,有老年人表達不滿,并希望有更好的方式。對這事兒,你怎么看?
老人質疑:領補貼得證明自己沒死?
河南商報記者注意到近期,有老年人針對申領“養老金”需要定期證明自己還活著的做法,提出不滿。
近日,一網友在朋友圈轉發,稱這是來自“省某某廳”一位“退休干部”對“資格確認”的看法:“(為了)防止死后還冒領養老金的情況出現,一年內要兩次自我證明自己活著還沒有死,這種做法,對養老金領取人來講,不僅帶有歧視性和侮辱性,而且是十分痛苦的。”
這位“退休干部”還說到: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在得不到別人看望的情況下,卻還有一個看不見的隱形人一年兩次來催問你“死沒死”?你還得努力想辦法向他證明自己活著還沒死,誰能知道這心里是何種滋味?
此外還指摘:對于一些月退休金僅二三千元的老人,還不得不增加開支買智能手機,戴著老花鏡請人教自己操作,點頭、搖頭、眨眼睛,以證明自己活著還沒有死,來完成這種資格確認。
這種認證過程對于身患疾病的老人也更加困難。
這位“退休干部”表示,面對那些長期臥床,不能點頭搖頭眨眼睛的失能老人,親屬還得想盡辦法去幫助完成資格確認……如此這般,發放退休金的機構不跑路輕松了,而這么多的老年人卻被折騰了。
現狀:老人反映的問題確實存在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河南省內領取相關高齡津貼、養老金等補助,確實存在用不同方式定期證明老年人還健在的現象。
“我們家老人高齡津貼的領取,需要每個季度拍照片認證一次。”鄭州市中原區市民李女士告訴河南商報記者。
她介紹,拍照的要求是:老人和新聞聯播電視畫面或者近期的報紙進行合影,再將照片傳給所在社區進行審核。
而鄭州金水區市民李先生表示,前兩年社區曾經通知其父親可以每月領取針對高齡老人的消費券。也是需要每個季度拍一張老人和報紙在一起的照片。“家里老人已經偏癱,拍這樣的照片對老人和子女都是一種負擔。”李先生告訴河南商報記者。
他表示,定期將風燭殘年老人“嘴歪眼斜”的“丑態”拍照、上傳,不論對老人還是子女,心理上都是一種“傷害”。
“現在我父親領社保養老金是需要每個季度進行在線認證。”洛陽市民陳女士表示,父親尚未到領取高齡津貼的年紀。她介紹,社保養老金的在線認證,類似于網銀登錄的面部識別,需要老人配合做眨眼、點頭等動作。
討論:應該有更好的辦法解決
河南商報記者采訪了多名市民,大都表示理解相關部門想要堵住冒領補助和津貼的這個口子,但是應該有更好、更人性化的解決方案。
前述提出質疑、表達不滿的“退休干部”還給出了解決建議:要解決領取養老金的資格問題十分簡單,只要養老金發放機構與公安機關、醫療機構、人民法院聯網,實現對公民的死亡信息共享就能完全解決,這不僅符合國家“放管服”的要求,也合法合理,還免除了近三億的老年人本不該遭受的折騰和痛苦。
鄭州市民李先生說:“老齡津貼是政府做的好事兒,但現在的做法不僅給老人和家屬帶來麻煩,也給基層的社區工作人員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他也認為,這件事可以通過政府各部門大數據進行交叉驗證,所需的只是政府部門之間的聯動合作。
此外,還可以加大對欺詐冒領行為的打擊力度。例如,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相銜接的工作機制,依法懲處違法違規行為。集中曝光一批欺詐騙保案件,使騙保冒領違法的理念深入人心,對不法行為產生震懾效應。
發放養老金,不應該看作是高高在上的恩賜,而是和風送暖的呵護,物質上,應當讓老人們的晚年生活有衣食無憂的安全感;精神上,也應當讓老年人體面地生活,以及應當有每一個人都該有的尊嚴。
如何更好地將惠民政策執行好,平衡好“補漏洞”和“添負擔”之間的關系,需要相關部門的智慧。
這件事兒你咋看?有什么好的建議?來和大伙兒聊聊吧!(記者郭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