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基金發布限購公告,其中不乏績優基金。5日,9只基金同時公告稱,將限制或暫停大額申購。
具體來看,華夏豆粕ETF聯接基金A宣布,自5日起限制該基金的申購、轉換轉入及定期定額申購業務,單個投資人單日累計申購額不超過2000元;此外,銀河銀信添利債券A/B、海富通成長甄選混合A/C、銀華活錢寶貨幣F、匯添富上證綜合指數、銀華惠增利貨幣、銀華多利寶貨幣A/B、信達澳銀紅利回報混合、泰達宏利溢利債券A/C等8只基金宣布自6日起暫停大額申購(含定期定額投資及轉換轉入)業務。
近期市場行情回暖,包括權益類、貨幣型或是債券型基金在內,宣布限購的不在少數。最近一個多月,就有寶盈優勢產業、景順長城公司治理、工銀瑞信文體產業、工銀瑞信圓興、中歐精選、中歐時代先鋒、興全綠色投資、金鷹智慧生活混合、南方和元等多只新老基金發布了限購公告,部分基金門檻收緊至1000元。
有業內人士透露,基金限購額度包含了一些信號。“通常情況下,限購門檻設置為1000萬元,基本上機構就沒法買;門檻在10萬~100萬,就是謝絕大戶入場;而若將限購額設置在千元或以下,從實際操作上看等同于暫停申購。”同花順數據顯示,至本周一記者發稿時為止,當前有61只基金(僅統計A份額)限購額在1000元或以下,其中有3只基金限購額僅為10元,12只基金限購100元。
受訪基金人士認為,績優基金采取限購措施十分合理。基金規模短期擴張過快或者規模過大將增加基金經理的操作難度,可能會影響到基金經理的投資節奏、布局策略,也會攤薄原持有人的收益。
多位業內人士還提到,由于基金分紅暫免征收所得稅,一些機構會在基金分紅前大量進場,部分債券型基金宣布限購則是為了防止機構借助分紅套利。(記者 詹鈺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