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市公司中報的陸續披露,多家基金公司今年上半年經營情況曝光,頭部公司業績亮眼。其中,華夏基金以10.5億元的凈利潤暫居榜首,這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凈利超10億元的公募。
至記者發稿時為止,有十余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其控股參股的公募基金在上半年的經營情況,大部分公募實現了營收、凈利潤雙增長。在馬太效應影響下,頭部公募的業績更為顯眼,部分凈利創同期新高。目前凈利潤超過1億元的暫時有10家,2家公募上半年虧損。
根據中信證券半年報,今年上半年華夏基金實現營業收入36.52億元,凈利潤10.4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了53.24%與40.22%;年中時其總資產達到141.06億元,凈資產突破百億。
營收方面,景順長城與銀華基金上半年實現21.27億元與20.27億元的收入;萬家基金、長城基金、永贏基金、諾安基金與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營收超過4億元。其余9家上半年凈利破億的公司有招商基金、景順長城基金、銀華基金、人保資產、諾安基金、萬家基金、永贏基金、鑫元基金與國海富蘭克林基金,凈利潤分別為7.84億元、7.2億元、4.92億元、2.37億元、2.22億元、1.68億元、1.4億元、1.35億元與1.34億元。
凈利潤增幅方面,目前同比翻番的公募有浙商基金、東吳基金、東方基金、國海富蘭克林基金與景順長城基金5家。其中,浙商基金上半年實現凈利潤891.81萬元,相比去年同期18.35億元的凈利潤大幅增長了4760%;其余4家分別同比增長151.14%、123.08%、119.65%與103.93%。此外,凈利潤同比增長超50%的有招商基金、萬家基金、長城基金、諾安基金等。
中小基金公司業績分化明顯,有浙商基金、東吳基金等凈利增長迅猛的小基金,也有凈利增速下滑、虧損繼續擴大的小公司。
南華期貨全資控股子公司南華基金今年上半年虧損1236.47億元,營業收入僅0.18億元,均不及去年同期。值得注意的是,這家我國第一家由期貨公司全資控股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自2016年11月17日成立至今,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另一家上半年虧損的是東海基金。此外,永贏基金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4億元,同比減少了21.79%。
來自中國基金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7家,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23.54萬億元。(記者 詹鈺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