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蕩市下,踏準節奏越來越難了。”某基金業從業人士告訴記者。十月以來,權益類基金的凈值排名走出了分化趨勢。天天基金網顯示,截至10月17日,公募基金產品最高收益率已跌破90%,已找不到“翻倍基”的蹤影。另一方面,一些新發中小型公募基金卻瞄準了市場調整的機遇積極建倉。
數據顯示,截至10月17日,由崔宸龍管理的前海開源公用事業行業股票以高達89.5%的年內收益率暫居主動權益類基金業績榜榜首,但與前9月的數據相比,排行榜中則缺少了“翻倍基”的身影。天天基金網顯示,在9月15日曾出現過一只“翻倍基”,長城行業輪動混合的年內累計收益率在當日達到102.31%。
有市場觀點認為,“翻倍基”的消失與年內的博弈行情有關。而一些新發基金的基金經理卻在市場回調之時,加快了建倉節奏。一般而言,凈值波動較大的基金,股票倉位較高。記者注意到,不少新發基金的凈值波動較大,這意味著基金經理的建倉節奏也較快。如恒越品質生活混合,成立于8月31日。截至10月17日,該基金成立以來的累計凈值跌幅已擴大至15.29%。基金經理激進的建倉節奏從凈值的劇烈波動中可見一斑。而有的新發基金建倉則較為謹慎。如劉格菘管理的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期混合成立于8月26日,但截至10月17日,該基金的累計收益率僅下降了0.43%。
某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影響基金經理建倉節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基金投資策略、封閉期長短,以及資金募集情況等。“如果目標股票當前價格比較低,而且基金經理看好后市,就會采取低位快速建倉的做法。”該人士介紹。
公開資料顯示,恒越品質生活混合基金合同中規定基金投資于港股通標的股票的比例不得超過股票資產的50%,今年以來港股走勢疲弱,或許是該基金大舉建倉的原因之一。
另外,截至8月31日,恒越品質生活混合的管理規模為1.68億元,而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期混合的基金規模為137.39億元。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小基金沒有“規模包袱”,建倉較為積極。(記者林曉麗見習記者張文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