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昌樂縣鄌郚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探索推行“三五三”工作機制,推動機關干部、村黨組織負責人等深入村莊住戶,遍訪村情民意,解決群眾訴求,立體化推動民生實事走深走實。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緊扣“三個明確”,全覆蓋遍訪村莊住戶
緊扣“誰走訪、訪什么、怎樣辦”三個重點,走出深度、訪出溫度、幫出力度。明確主體,層層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帶頭遍訪,領導班子成員分組包靠,村負責人落實遍訪戶,包村干部配合社區、村入戶排查,特別是對于外出務工人員,采取晚上登門、電話交流等方式了解情況,實現114個自然村全覆蓋、所有居住戶全到訪。
明確內容,擴面宣傳。制定黨員干部遍訪工作清單,通過集中座談、入戶走訪等方式,聽取群眾關于就業創業、醫療教育、養老保障等方面的所盼所想,分類歸納、逐一銷號。同時,結合耕地圖斑整改、人居環境整治、燃氣安全隱患排查等重點工作,拓展宣傳內容的廣度,引導群眾支持鎮黨委政府工作。
明確訴求,精準施策。對于群眾簡單訴求進行現場辦理,對于復雜情況做好解釋溝通、限時解決,對于一時難以解決的矛盾問題,進行登記匯總,召開會議集中解決。截至目前,鄌郚鎮累計開展兩輪次遍訪,12800余戶常住戶全部完成走訪,匯總問題清單127項,已解決116項,辦結率91.3%,未辦結事項納入下半年實事清單持續動態辦理。
聚焦“五類問題”,精準化解決民生訴求
聚焦人居環境。圍繞村民集中反映人居環境整治易反復、難根除,缺乏長效機制等問題,制定《鄌郚鎮人居環境整治考核獎勵辦法》,每周開展人居環境現場觀摩,對發現的問題限期整改并開展回頭看,觀摩成績及整改落實情況與社區經費、村支部書記績效工資掛鉤,倒逼問題解決到位。今年以來,累計清理生活垃圾3023噸,整治殘垣斷壁、廢棄荒蕪宅基地107處,清理私搭亂建160處。
聚焦信訪需求。將解決信訪問題作為辦好民生實事的重要抓手,利用大走訪契機,變“上訪”為“下訪”,變“接訪”為“走訪”,主動出擊化解信訪問題6起。李家溝村董某某因土地承包發生糾紛,一次性寄出七封舉報信件,為重復信訪典型案例,走訪小組主動上門了解情況、開展法治教育,最終消除雙方矛盾,實現握手言和。
聚焦困難幫扶。堅持把困難群體作為遍訪工作的重中之重,對走訪摸排發現符合低保申請條件家庭22戶、符合特困(五保)申請條件家庭36戶,協助完成救助申報工作。成立企業慈善工作站5處、社區慈善微基金站10處,慈善救助8人、發放救助款2.4萬元。鎮黨委書記帶隊到寨里村走訪發現,低保戶秦某某家庭困難程度加重,協調鎮民生綜合服務中心為其女兒依規辦理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政策,爭取更多資金幫扶。
聚焦公共服務。聚合全鎮之力,整合各方資源,突出教育醫療、文化體育、農村養老等領域,妥善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打造縣名師工作室4處,爭取專項資金開展校園綠化美化,完善硬件建設和軟件配套;組織轄區企業投入60余萬元組建樂隊、購買設備,開展“文明之夏”“文化進萬家”主題文藝演出20余場;高標準建成農村幸福院1處,可容納50人入住。落地縣應急醫療救治中心鄌郚分中心項目,明年投入使用。
聚焦富民增收。針對群眾反映的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民增收渠道窄等問題,鄌郚鎮將發力點用在吉他、西瓜兩大特色產業增加就業、帶動增收上。建立鎮黨委與樂器企業用工需求常態化對接機制,幫助2000余農民就業,人均年收入突破8萬元。全面激發村黨組織的組織優勢,通過預整合、預流轉“兩預”模式,確保土地流轉低風險、穩收益。截至目前,全鎮累計整合土地達1.5萬畝,帶動村集體增收約160萬元。
健全“三個機制”,長效化推動工作落實
健全“一臺賬兩清單”管理機制。以社區為單位,建立遍訪活動動態管理備案臺賬、村民問題訴求清單和辦結清單,明確需求內容、落實舉措、責任人、完成時限等,集中公開公示,每周動態更新,持續傳導工作壓力。
健全“周月季”督查評價機制。每周集中調度一次遍訪工作推進落實情況,通過刊發微信公眾號“工作紀實”專欄,展示各項民生實事落實動態;每月組織開展民生實事進行辦理情況回頭看,結果全鎮通報,納入月通報工作紀實。每季度組織通過“聽、看、查”方式,對各站辦所、社區牽頭事項進行逐項考核打分,落實獎懲,營造談經驗、亮成績、比干勁的濃厚氛圍。
健全“聽民意、辦實事”長效機制。把“遍訪民情辦實事”工作與即將開展的“主題教育”結合起來,作為其中一項自選工作常抓不懈。同時,配套完善調研走訪、一站式服務、雙報到等系列機制,設立黨員先鋒崗,常態化開展各類為民服務志愿活動,推動活動開展常態長效。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鵬 通訊員 張躍增 報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