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消費作為大宗消費,是當前穩經濟、促消費的重要抓手。9月以來,國家和地方促進汽車消費政策密集出爐。
9月8日,廣東印發《廣東省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提出優化廣州、深圳汽車限購政策,完善購車資格規定,推動汽車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全面落實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優化二手車市場流通管理;加快推進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區域充電樁(站)和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此前一天,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同相關部門制定出臺《上海市搞活汽車流通擴大汽車更新消費若干措施》,對更新消費、新能源車消費、二手車出口、汽車消費環境優化等方面做了明確規定。
(資料圖片)
此外,天津、海口、湖南等多地紛紛出臺政策,或優化汽車購買使用管理、或開展新能源汽車促銷活動、或穩定燃油汽車消費等,提升新車消費,助力汽車市場企穩回升。
地方政府擴大更新汽車消費之際,國家宏觀層面利好政策出臺。一周前,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等七部門聯合發布《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明確了包括“支持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穩定燃油汽車消費、推動汽車出口提質增效、促進老舊汽車報廢、更新和二手車消費、提升產品供給質量水平、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在內的工作舉措。
銀河證券指出,促汽車消費已成為政策關注重點,這將支撐車市過渡、促進消費者信心恢復,淡季過后銷量有望環比再向上。
不再忽視燃油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與去年以及今年上半年的促消費活動極大向新能源車傾斜不同,新一輪汽車促消費政策覆蓋的范圍更廣,沒有把燃油車排除在外,部分政策對燃油車和新能源車一視同仁,如稅收減免、放寬限購、培育二手車市場等對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均是利好。
在刺激汽車消費方面,《工作方案》把“支持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放在首要位置,提出落實好現有新能源汽車車船稅、車輛購置稅等優惠政策,積極擴大新能源汽車個人消費比例;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鼓勵開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等。緊隨其后的是穩定燃油汽車消費,明確各地不得新增汽車限購措施,鼓勵實施汽車限購地區在2022年購車指標基礎上增加一定數量購車指標,進一步促進汽車消費。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舉進一步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發展和燃油車發展之間的關系,即穩定燃油車消費是擴大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保障。
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燃油車是民生車型,燃油車強消費才能穩定,燃油車市場平穩發展是中國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燃油車有巨大的國家稅收和較好的企業盈利,而新能源車目前的盈利企業比例極低。
需要注意的是,受燃油車銷量下滑和新能源車增收不增利影響,近兩個月汽車行業利潤出現明顯下滑。根據乘聯會數據,2023年1-7月的汽車行業收入5.31萬億元,同比增長12%;成本4.64萬億元,增長12%;利潤2583億元,同比增長1%;汽車行業利潤率4.9%,相對于整個工業企業利潤率5.4%的平均水平,汽車行業仍偏低。
崔東樹表示,現在不能把燃油車變成妖怪、另類,不能讓消費者覺得買新能源車是光榮的,買燃油車是跟不上潮流的,短期內沒必要這樣強化這個概念。
地方政府在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同時,也對傳統燃油車市場給予一定支持。9月7日,上海市商務委會同相關部門制定出臺《上海市搞活汽車流通擴大汽車更新消費若干措施》,在更新消費方面,出臺新一輪老舊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對個人消費者報廢或轉讓符合條件的老舊燃油小客車,購買符合條件的燃油小客車新車的,給予補貼;在新能源車消費方面,延續實施新能源車置換補貼,做好新能源汽車專用牌照申請的受理、發放等工作。
“油電有各自的優勢,電車對油車不是絕對優勢而是相對優勢。我們認為油車和電車是競爭關系、共融關系,不是替代關系,油車和電車都有各自的客戶群,都有市場空間。”談及油電之爭,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近日表示。
從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
值得一提的是,促進汽車消費的關鍵,不僅是加強產品端消費,更在于打造良好的消費環境。除了直接降低消費者購買成本、鼓勵新能源汽車下鄉、聚焦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關鍵環節精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外,相關政策也聚焦使用端,優化汽車消費環境,包括放寬二手車交易,放寬汽車限購,給予新能源車在限行、牌照指標、推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等支持。
日前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措施》,指出優化汽車購買使用管理以及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各地區不得新增汽車限購措施,已實施限購的地區因地制宜優化汽車限購措施等等。
作為全國消費大省,廣東省印發的《廣東省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提出優化廣州、深圳汽車限購政策,完善購車資格規定,推動汽車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
與較難的北京搖號和豪擲千金的上海車牌拍賣相比,廣州和深圳對于放寬限牌更有優勢,放寬限牌對推動廣深汽車消費和汽車產業鏈企業的發展均有著積極意義。在過去兩年疫情期間,廣深等地曾多次增加購車指標,以刺激汽車消費。
招商證券認為,放寬汽車限購政策是一種成本低、見效快的刺激手段,能夠充分釋放消費潛力。
事實上,目前國內汽車限牌限購政策的地區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杭州、石家莊等。“實施限購政策的城市不會輕易大幅放寬限購政策,一般是在部分時間增加少量指標,這些指標往往針對無車家庭或者久搖不中的剛需人群,會把握一定的度。”有汽車行業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增加的號牌越多,治理交通擁堵的壓力就越大。
不過,上述人士指出,目前除了北京外,其他城市對于新能源汽車并不限購,因此越來越多限購城市的汽車剛需人群選擇購買電動車。除非限購政策出現巨大的調整,否則對于車市增長的影響有限。
此前有關部門曾多次出臺相關政策鼓勵限購城市適當放寬限購政策,城區、郊區指標差異化的提出,或將為汽車限購政策的松綁提供解題思路。
除了優化汽車限購外,多地政府也聚焦“補能”賽道,相繼出臺推進充電樁建設等政策,滿足新能源汽車補能領域的需求。比如《湖南省恢復和擴大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完善城市公共充電服務網絡,優化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布局,逐步實現農村地區充電設施有效覆蓋;鼓勵換電模式推廣應用;對居民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用電試行分時電價政策。廣東省將加快推進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區域充電樁(站)和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實現有條件的小區和經營性停車場充電設施全覆蓋。
“金九銀十”有望重現
利好政策的出臺為車市注入一劑強心針之余,地方政府“真金白銀”的補貼也為“金九銀十”的銷售旺季備足馬力。
9月2日,海口市秀英區汽車消費節啟動,將通過“現金直補到個人”方式發放汽車消費補貼,活動期間總共補貼375輛新車,補貼共計150萬元,個人消費者購車最高可補貼6000元;9月6日,廣州市海珠區將開展為期三個月的汽車消費券發放活動,計劃投入1800萬元,其中汽車消費券1500萬元用于購車立減優惠,金融機構禮包300萬元用于車主金融禮包優惠。
“地方鼓勵汽車消費政策較為直接、針對性較強,通過發放消費券或給予置換補貼等加速潛在消費者的需求,使更多的消費意愿得到釋放,短期內可以大幅拉動銷量。”崔東樹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國家發展改革委此前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在各項促消費政策、汽車營銷活動、新車型大量上市的共同拉動下,上半年汽車類商品零售額達到22409億元,同比增長6.8%。
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在促消費政策及車企終端優惠的加持下,8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92.0萬輛,同比增長2.5%,環比增長8.6%,達到歷史同期最高的水平。
“從2018年到現在差不多五年的時間,‘金九銀十’每年都受到一些因素影響,使得‘金九銀十’規律近年來不那么明顯。”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表示,“今年從經銷商問卷反饋來看,大家對已經到來的9月份還是非常期待的。”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調查顯示,有87.1%經銷商對即將到來的9月車市持謹慎樂觀的態度,認為9月新車銷量呈現季節性上升,環比增速在5%左右。
郎學紅認為,進入9月,天氣因素會促使前兩個月積累的購車需求得以釋放,加之9月是傳統的汽車銷售旺季,按照客戶的消費習慣,9月的購車人數會有所增加。同時9月也是第三季末,經銷商為了完成季度目標會開展降價促銷活動,進一步促進了當月汽車銷量的增長。
乘聯會方面也指出,秋季推出的新車型,隨著整體市場銷量回升從而獲得成功的概率也有提升,車市的新品增量效果相對較強,產品供給側給力對銷量將發揮積極作用。各區域主要城市也開始布局各類大小車展,為“金九銀十”造勢,有利于通過刺激消費端,帶動產銷的進一步增長。
“今年8月銷量增長超過預期,但對全年銷量預期依然保持審慎態度。普通消費者購買力不強,主流合資品牌銷量走勢不強,新購群體能否大幅增長還存在不確定性,目前依然保持全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850萬輛、乘用車銷量2350萬輛的預期。”崔東樹表示。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