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奶、羊奶、驢奶……近年來,部分“小眾奶”宣稱營養價值高、脂肪含量低,在消費市場上贏得一席之地。6月9日,記者走訪發現,這些“小眾奶”定價不菲,一罐16小袋駱駝奶售價高達588元。業內人士表示,不少駱駝奶、羊奶品牌是混合奶粉,實際成分占比不大,營養價值和養生功能有限,建議消費者不要盲目迷信小眾奶。(6月13日《楚天都市報》)
不管是液體奶還是固體奶粉,市場上最常見,消費者最常消費的,都是牛奶,而除了牛奶之外的奶,包括駱駝奶、羊奶、植物奶等,則被統稱為“小眾奶”。因為小眾,也往往給消費者留下“物以稀為貴”的印象,部分企業商家更是在“小眾奶”的宣傳方面大做文章,宣稱其營養價格更高、脂肪含量更低等,價格自然也就更貴,往往比市場上的普通牛奶貴上好幾倍甚至是幾十倍。
問題是,這些看似高端的“小眾奶”,是否真的具備商家所宣傳的營養價值,又是否真的配得上它們現在所售賣的價格?有消費者花費300多元買回一盒羊奶粉,回家以后其子女發現包裝寫的是“調制乳粉”,并不是純羊奶,再一看配料表,除了生羊乳之外,還有脫脂奶粉和乳清蛋白粉等成分。而按照去年11月份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標簽標識的公告》,其中第四條規定:“產品名稱中有某種動物性來源字樣的,其生乳、乳粉、乳清粉等乳蛋白來源應當全部來自該物種。”
長期以來國內很多企業生產“牛羊混合”奶粉,而以羊乳配方奶粉的名義銷售,嚴重誤導消費者。該公告生效后,意味著“牛羊混合”奶粉將被禁止稱為羊奶粉,否則就涉嫌違反國家的相關規定,有虛假宣傳之嫌。
更大的問題在于,很多生產和銷售“小眾奶”的企業商家,涉嫌“掛羊頭賣狗肉”。有國內食品行業專業人士就表示,此前有機構對多品牌駱駝奶做過測試,99%以上的駱駝奶都沒檢測到駱駝基因,屬于典型的“掛羊頭賣狗肉”,涉嫌虛假宣傳和欺騙消費者,至于這些奶制品里用的到底是什么奶,消費者憑借肉眼是看不出來的,估計只有生產企業才知道了。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有業內人士親自到駱駝奶的主要產地進行實地調查,發現駱駝奶在當地都是供不應求,本地人都很難買到,那么作為外地消費者買到的是不是真的駱駝奶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作為消費者,不要過度迷信所謂的“小眾奶”,尤其是對于一些企業商家的宣傳,更不要盲目相信。而站在市場監管部門的角度,則要加強對市場上“小眾奶”的監管力度,遏制虛假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