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信用卡資金用途、清理睡眠卡……今年以來,各銀行紛紛發布公告進一步規范信用卡業務,有聲音認為,信用卡市場已告別高速增長,進入存量競爭階段。股份制銀行半年報顯示,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信用卡發卡量明顯放緩,同時,平安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等銀行的信用卡貸款余額也有所下降。
9月1日,興業銀行信用卡中心發布公告稱,信用卡資金不得用于房市、股市、償還貸款、投資、生產經營等非消費領域。
今年7月,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的通知》,隨后多家銀行積極響應。新快報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已有多家銀行針對信用卡業務發布相關公告。
在清理睡眠卡方面,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發布了《關于停用長期不動卡的通知》,該行將陸續對客戶名下長期不交易卡片暫停用卡服務。浦發銀行連發3則公告,表示將持續開展個人客戶身份信息核實工作、進一步明確信用卡合規用卡,并將加強信用卡溢繳款的管理。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未來監管對于信用卡的管控將更趨嚴格,信用卡業務也將向精細化方向發展。“如今是‘存量時代’,我們叫‘存量挖掘’,銀行信用卡業務將轉向精細化運作。”信用卡行業資深人士董崢對新快報記者表示。從今年的半年報來看,部分股份制銀行信用卡發卡量明顯放緩,信用卡貸款不良率也有所抬頭。
數據顯示,2022年6月末,招商銀行信用卡流通卡量為10462.34萬張,較上年末增長2.16%,去年同期增速為2.28%;平安銀行信用卡流通卡量7088.11萬張,較上年末增長1%,去年同期增速是3.6%。此外,中信銀行6月末累計發卡量為10341.79萬張,較上年末增長2.07%,去年同期為4.55%。
今年6月末,平安銀行、中信銀行和民生銀行的信用卡貸款余額較年初規模都有所下降,但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和光大銀行信用卡貸款余額都實現了增長。與此同時,部分銀行信用卡不良率也有所增長,招商銀行信用卡不良率1.67%,較去年末增0.02%;平安銀行信用卡應收賬款不良率為2.15%,較去年末增加0.04%。
業內人士認為,消費金融業務已到成熟階段,疫情和監管的嚴格管控也影響了銀行信用卡發卡數量。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中長期看,居民消費信貸領域的市場競爭格局將從“藍海”走向“紅海”。未來,客戶獲取、客群經營和風險控制將是金融機構建立競爭力的關鍵所在。(記者楊依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