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不斷提速。國家發改委不久前印發的《保障性租賃住房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提出,支持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新建、改建保障性租賃住房及其配套基礎設施建設。5月中旬,住建部還分別在沈陽、廣州召開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工作座談會,要求引導多主體投資、多渠道供給,重點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全國多地也紛紛推出多項舉措,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覆蓋面,著力解決困難群體和新市民的住房問題。
多舉措加大供給
大城市房價高,租賃市場存在供應結構不合理、市場秩序不規范等問題,一定程度上造成新市民、青年人特別是從事基本公共服務人員等群體住房困難。對此,著力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推動解決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難題成為央地住房保障工作的重點。
根據辦法,保障性租賃住房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以新型城鎮化戰略為導向,堅持“房住不炒”定位,支持人口凈流入大城市中符合條件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在目標群體方面,辦法提出,要推動解決符合條件的無房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優先滿足從事基本公共服務群體租賃住房需求,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
大力增加保障性住房的有效供給,不僅僅是推進面向城鎮戶籍且住房和收入“雙困”家庭的公租房,還有更深入的探索——通過保障性租賃住房解決新市民的住房困難。“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完善住房保障基礎性制度和支持政策。以人口流入多、房價高的城市為重點,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著力解決困難群體和新市民住房問題。
今年5月中旬,住建部分別在沈陽、廣州召開了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工作座談會。住建部副部長倪虹表示,人口流入多、房價較高的城市,要科學確定“十四五”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目標和政策措施,落實年度建設計劃,由政府給予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引導多主體投資、多渠道供給。
多地明確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如,沈陽今年大力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全年將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2萬套,著重向新市民、青年人及重點產業、基礎公共服務行業人群傾斜,解決引進人才住房障礙問題;西安今年將繼續加大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計劃新籌集各類保障房3.04萬套,年度發放租賃補貼5000戶,提供新建成公租房4800套;廣州“十四五”期間將通過城市更新可提供保障性租賃住房約35萬套,解決新市民和低收入群體居住需求,不斷改善人民群眾住房條件和居住環境。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陳霄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一方面改善商品房市場供需關系,進一步穩市場;另一方面有利于健全和完善住房租賃市場制度體系,增強城市發展的包容性。”
取得明顯成效
目前,西安常住人口已達1295萬人。作為高校聚集區,每年近30萬大學畢業生中,有超過15萬畢業生留在西安就業。西安60%流動人口(約225萬人)需通過租房解決臨時性居住問題。2020年以來,西安多措并舉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根據陜西省政協調研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西安全市累計保障住房困難家庭42萬戶,惠及新就業職工、外來務工人員、中等以下收入住房困難群體約130萬人,其中,實物建房37.3萬套,建設規模3036萬平方米;貨幣化保障4.7萬戶,發放補貼2.22億元。
不僅是西安,當前,各地全方位推動理念、機制、方式、手段創新升級,保障性租賃住房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今年年初至今,杭州已推出公租房實物配租房源2358套;在貨幣補貼保障方面,推進動態調整機制,逐年降低收入準入標準,提高貨幣補貼標準,新增貨幣補貼保障家庭26169戶。
四川則在全國率先開展“農民工住房保障行動”,累計保障農民工158276戶。2020年,該省共新增住房保障家庭4.2萬戶,其中新市民就達到了3.9萬戶。
“保障房是做好兜底的重要工作。”上海中原地產分析師盧文曦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釋放了極大的政策善意,這是解決困難群體和新市民住房問題的重要渠道。
配套措施跟進
需要注意的是,保障性租賃住房市場存在一定的復雜性和建設難度,還有一些堵點需要攻克,主要體現在:收益率過低、社會資金投入意愿不高等。對此,國家發改委要求,應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在外溢性強、社會效益高領域的引導和撬動作用,激發全社會投資活力。
盧文曦認為,為促進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健康發展,有必要降低保障性租賃住宅建設成本,完善土地、財稅、金融等配套政策,形成多樣化的投資結構和供應主體,還需要通過盤活存量住房、適量“商改租、工改租”等方式,有效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此外,還應在準入、使用、退出等方面建立規范機制,真正使住房困難群眾受益。
多地已著手推進一系列措施。如,北京今年計劃安排租賃住宅用地300公頃,其中集租房、公租房各150公頃,較2020年分別增加100公頃、70公頃。北京市住建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將積極引導多主體、多途徑的多元化實施模式改革,綜合利用現有土地一級開發、集體土地入市、存量資源改造、閑置房屋盤活等方式拓寬供應渠道,盡最大努力幫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緩解住房困難。
四川創新實施“兩清單、兩機制”,織密住房保障網。“我們建立保障性住房房源和保障對象清單,摸清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借助住房保障信息平臺,對全省保障性房源信息和保障對象人員信息實施信息化管理,實現‘人-房’精準匹配,一套一檔。”四川省住建廳住房改革和保障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福建則從資金監管、租后管理等方面加大租賃住房市場監管。如,福州制定《公租房租后管理點題整治工作方案》,整治重點有兩類:一是整治因家庭住房、收入、資產等條件發生變化,不再符合配租條件且沒有主動申報的問題;二是整治在承租過程中,承租人將公租房轉租、轉借等違法違規行為。漳州出臺《漳州市公租房租后管理點題整治工作方案》針對該市公租房承租人不再符合承租資格、轉租出借等問題開展“點題整治”,及時清退不符合條件的保障對象,查處承租人違法違規行為,完善公租房租后管理長效機制。
此外,保障性租賃住房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是附加在房屋之上的公共權利能不能得到落實。“租房人要在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方面與買房人享有同等待遇,遠非一紙文件就能解決,保障性租賃住房還需推進更深層次的改革。”陳霄說。(記者 彭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