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廣州市城市更新條例(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面向公眾征詢意見。該局表示,城市更新應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強化系統觀念、全生命周期管理,推進成片連片更新,堅持政府統籌、多方參與,規劃引領、系統有序,民生優先、共治共享的基本原則。
“民生”雖然只有簡單二字,但內涵既廣又深。住房就是民生主要問題之一。此次的《征求意見稿》第四十三條明確統籌住房保障:城市更新應當通過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方式增加公共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應,引導集體建設用地按照規劃建設集體宿舍等租賃住房。
通過城市更新這個抓手,切實改善老百姓居住條件,實現住有所居、住有宜居,廣州這座千年商都才能成為奮斗者們安居樂業的樂土。
廣州首批集體用地租賃性住房年底完工
在白云區一家護膚品公司上班的年輕白領小林,因想節省上下班時間,目前在公司附近的城中村租房住。雖然約十分鐘的通勤時間對她而言比較有利,但其居住的城中村房子環境很一般,且周圍很多人的生活方式讓小林很難接受,因此,對于附近建設租賃性住房的消息,小林第一時間表示很期待,“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在那里租房住。”
日前,羊城晚報記者根據指引來到了白云區長腰嶺村,在該村的第四經濟合作社、廣從八路以南區域,找到了正在施工的一個項目,其大門處豎起的“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承建長腰嶺租賃性住房試點項目”門牌顯示,這里就是廣州有序推進的租賃性住房之一。從公開資料可見,該項目用地約1.1萬平方米,能為市場供應600多套租賃住房。現場正在圍蔽施工,新建的樓宇目前已建至十多層,規劃中的居住樓宇、商業樓宇等已經一目了然。從實體樓宇可見,這里間隔出來的一個個單位具有良好的通風采光性能。項目人士介紹,產品將會以30平方米左右的大單間為主,配有少量的一房一廳,將于2021年底完工,預計2022年春節前后推出市場。目前,項目運營單位已啟動招商工作。
長腰嶺項目并無指定客戶群體,大眾都可以租賃。不過據其區域定位,更適合附近的北部高校園區、健康產業城、空港經濟區的人才職工租住,有租住需求的新市民、新青年等也可以考慮。
據悉,這個項目,是廣州進行住房租賃試點和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租賃住房的“雙試點”的首批6個試點項目之一。其余5個項目分別在花都和番禺兩區。
“十四五”期間廣州將籌建政策性住房66萬套
就住房這個重大的民生問題,廣州一直在努力探索,并不斷實踐。“近年來,主要以解決戶籍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公租房,以及以產權型保障為特征的共有產權房,以及最新提出的保障性租賃住房等,都和其他種類住房一起完善著我們的住房保障體系。”廣州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陳琳教授告訴羊城晚報記者。
實際上,對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于“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的要求,廣州也已經從頂層設計上逐步在推進落實。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在今年5月份表示,“十四五”期間,廣州計劃籌建和供應城鎮住房131萬套。其中,新增商品住房65萬套,籌建政策性住房66萬套。政策性住房包括公共租賃住房3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60萬套,共有產權住房3萬套。到2025年,切實提高各類群體的居住水平,進一步改善居住環境。在集體用地上建設租賃性住房,就是增加政策性住房供應的一種體現,也是一種嘗試。
就長腰嶺項目而言,其推進順利的背后,有著多種原因。項目人士表示,一是順應東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出臺集體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政策;二是廣州市及區鎮各級部門重視,有效推動試點項目的審批及建設進度;三是企業重視,聚力全力推進項目的建設工作。
安居樂業多渠道多主體增加市場供應
“十四五”期間政府籌建和供應的66萬套政策性住房中,保障性租賃住房計劃有60萬套,成為政策性住房的絕對主力。陳琳表示,這是廣州住房保障體系中的保障房新品種,從政策上看,保障性租賃住房的特點很明顯,一是面向新市民、青年人等特定群體,二是產品建筑面積以不超過7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三是租金要低于同地段同品質市場租賃住房的租金。
廣州作為超大城市、國家中心城市,人口持續保持凈流入態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至2020年廣州市常住人口達1867.66萬人,比2010年增加了597.58萬人。這就使得政府部門要切實解決新市民、年輕人等群體住房問題。進入廣州的打拼奮斗者,安居才能樂業。中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階段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才將成為各城市競爭的第一資源。留住這些人,就需要努力做好住房保障。
在廣東省房協專家委副主任委員、土地與產業研究中心主任趙卓文看來,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已是政府“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的主要抓手。他認為,就廣州現實而言,除了政府在出讓土地中已規定的配建條件外,還有四種渠道可考慮:分別是集體建設用地、歷史性單位用地及產業園配套用地比例提高到15%后可考慮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另外,欠缺經營前景的商業辦公、旅館、廠房、倉儲、科研教育等非居住存量房屋,經城市人民政府同意,允許改建為保障性租賃住房。
陳琳認為,對于要多方共同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還需要政府制定更詳細的指引細則,“比如是否會給予相關企業更切實的金融支持、土地政策支持、稅務支持等,如此才能激發企業建設此類住房的積極性,也才能讓這一產品的供應更可持續。”
保障前沿
●廣州首個共有產權住房:雙方產權分別為55%和45%
今年7月3日起,廣州市市本級首個公開發售的共有產權住房項目——榕悅花園(黃埔區批次)進行了選房。
根據《廣州市共有產權住房管理辦法》第十四條規定,確定該批次共有產權住房承購人產權份額比例為55%,政府產權份額比例為45%,其中政府產權份額由城投住房租賃公司代持管理。申購人需承擔購房均價為12000元/平方米,按單套房屋總建筑面積核算。順利選到房的不少人表示,感謝政府推出這樣的共有產權住房,減輕了購房家庭供房的壓力,還幫助青年人順利在廣州安居。
榕悅花園位于黃埔區黃埔東路,共有產權房由9棟高層住宅組成,共1866套,此次市本級推出1-6棟,共計1366套。戶型多樣,面積最大的為88平方米,最小的則是66平方米。
●廣州首個裝配式保障性住房項目竣工交付
今年6月28日,廣州市首個裝配式保障性住房項目——石豐路保障性住房項目順利竣工交付,可為社會提供3450套公租房,解決超8000人的居住問題。產品方面,有單間、一房一廳、兩房一廳和三房一廳,單位建筑面積為30-60平方米。
項目還配置了居民健身設施,文化活動站、衛生服務站、老年人服務站點、社區居委會、肉菜市場、公共廁所、物業管理等各類配套齊全。未來不僅能夠滿足保障房社區居民日常所需,還能輻射周邊社區,為更多居民提供生活便利。(記者陳玉霞徐煒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