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11月份,南京第三批次集中出讓的地塊公開拍賣過后,南京的土地市場“沒聲音沒圖像”,仿佛銷聲匿跡了。
就在大家還在觀望的時候,南京房價“洼地”——江寧濱江傳出消息,將在近期推出兩幅住宅性質的地塊,不但下調了起拍樓面價,還取消了配建的要求,降低了房企的拿地門檻,可謂是“低姿態”入市,不過,這能挽回開發商們的心嗎?
樓市馬坐播注意到,這兩幅宅地未來上市的毛坯房售價,均被限定在每平方米17700元。其實,兩幅地塊之前都掛牌過,后來因故終止出讓。在此前的公開資料中,其中一幅地塊設置了配建租賃住房的要求,而在最新的公告中,這一條件將會取消;此外,兩幅地塊的起拍樓面價均有一定程度地下調,跟之前相比大約每平方米調低了1000元。
作為南京樓市的“洼地”,江寧濱江一直受到廣大剛需買家的追捧,不過,受到土地供應加大、樓市“降溫”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江寧濱江板塊的樓盤去化緩慢,買賣雙方交易積極性受到抑制,或許這就是兩幅宅地“低姿態”入市的最主要原因。
有市場人士認為,江寧濱江宅地的自降“門檻”,預示著今年南京土地市場的動向,頗為值得關注。由于去年南京第二批次和第三批次集中出讓的宅地中,有很多幅地塊撤拍,呈現出整體降溫的態勢,就以第三批次為例,在開拍之前,先是15幅宅地臨時撤拍,終止出讓;開拍之后,剩下的46幅地塊中,竟然有35幅宅地直接底價成交,占比高達76%,這在過去簡直是無法想象的事。
土地市場降至“冰點”,對房地產市場在短期內形成了一定的心理沖擊,進一步強化了地產商和買房人的悲觀預期,市場上的觀望情緒日漸濃厚。因此,提高房企的拿地意愿、降低拿地門檻或許將成為今年南京土拍的主軸。
可以看到,為了吸引開發商的關注,春節過后,南京各個區都行動起來了,從南部新城的大校場,到城北的棲霞板塊,再到六合,然后是雨花臺區,短短20多天里舉行了四五場土地推介會。在開發公司拿地決策部門的一位朋友跟我說,年后趕場參加了好幾個區的土地推介,還有南京周邊城市的國土部門也來邀約,資料拿回來一堆,到現在還沒“消化”完。他覺得,不光是南京的土拍“低姿態”,全國各地其實都差不多,至于房企會不會埋單,還是許多不確定因素,優質的地塊,誰都想拿,但是融資渠道、調控政策、買家的出手意愿,都制約著房企的拿地決心,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恐怕不是一拍腦門就能決定得了的。(記者 馬祚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