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銀四”啟動后,國內多個地方調整房地產政策的聲音不斷,公積金“降門檻”成了熱門選擇。4月13日,福建發布的18條“紓困方案”中明確購買新房可提取公積金支付首付,天津也推出子女購房可提取父母公積金的舉措,希望借此提振買房人信心。
根據“福建住建”的官方消息,4月13日推出的18條“紓困方案”中,提到購買新建商品住房的職工可以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首付款,增加購買新建商品住房提取住房公積金“預付制”,從而進一步減輕支付首付款的資金壓力。此外,疫情影響嚴重的城市,企業在與職工充分協商的前提下,可申請疫情期間自愿繳存住房公積金,愿意繼續繳存的,自主確定繳存比例;停繳的,停繳期間繳存時間連續計算。
本周一4月11日,天津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布的《關于購買首套住房和保障性住房提取住房公積金有關問題的通知》提到,職工購房未使用住房貸款的,購房人中的一人及其配偶、雙方父母可以就已全額支付的房款一次性提取住房公積金。同時,職工使用個人住房公積金(組合)貸款購房的,借款人及配偶雙方的父母可以就支付的首付款一次性提取住房公積金。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內在公積金政策有“動作”的城市超過20個,包括山東青島、濟南、浙江寧波、安徽馬鞍山等地也紛紛降低公積金“門檻”,如濟南對異地公積金貸款的取消了戶籍限制,寧波則針對生育二孩或三孩的家庭首次申請公積金貸款的,最高額度由60萬元/戶提高至80萬元/戶,馬鞍山則從今年起對人才購房申請公積金提高了額度,貸款最高額也不與月繳存額和余額掛鉤。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公積金首付比例的下調,以及貸款額度的提升,說明當前公積金流動性壓力不大,各地從激活合理住房消費需求的角度出發,確實出現了各類政策寬松的現象。另外,結合近期各地商業銀行首付比例下調,不難看出二三線城市已經開始出現政策調整的信號,對于市場交易有望形成較為實質的影響。
該人士還向記者表示,2022年國內房地產市場將繼續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不過與2021年的調控力度相比,會更加突出“穩”字當頭,包括行業去杠桿的節奏將適度控制,個人按揭貸款有望繼續松綁,以支持自住及改善性的購房消費,而政策調整的內容則可能涉及限購、限售、限貸、限價等方面,以促進樓市良性發展。(記者 馬祚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