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市場進入了“銀四”,有不少二手房的賣家跟我感嘆,報價越掛越低,看房的人卻不見增長,成交也遙遙無期,真不知道該怎么辦。買家也有類似的擔心,萬一現在我買了之后價格繼續調整,那不就吃虧了嗎?
樓市馬坐播覺得,雙方的說法都有道理,不過回頭看看過去十幾年的市場走勢,如今的“困難”恐怕并不是最嚴重的,隨著二手房產的交易逐漸占據市場主流,作為“硬通貨”的二手房,價格可以打折,不過價值是經得起考驗的,淡季出手或許是不錯的選擇。
來看看今年一季度的南京二手市場數據吧,整個季度南京共成交二手房1.6萬套,環比去年第四季度下滑了21.3%,同比則減少了48.3%,創下近3年來的單季度新低。我愛我家南京研究院認為,交易量滑坡的主要原因還是受到調控的影響,尤其是3月中旬以來南京新冠疫情再起,進一步影響了市場成交,也導致購房者的預期依然較低。
從成交價格上來看,同樣是來自我愛我家南京研究院的數據,今年一季度南京二手房的成交均價為每平方米32124元,盡管環比小幅上漲了1.2%,但是同比卻下跌了12.6%,處于近兩年的低谷期。一方面,這是因為今年一季度教育置業量有所增加,從而小幅拉升了房價,不過,買房人在出手時還是比較猶豫,因此成交價格比去年同期有一定回落。
有意思的是,雖然市場低迷,但是賣家在掛牌方面還是蠻積極的,今年一季度的二手房新增掛牌量還上漲了4%,掛牌價則保持穩定,由此可見,業主的心理預期相對較高,但是,目前市場上的交易,以價換量的居多,整體的議價空間還是明顯擴大的。
舉例來說,南京橋北板塊的一個小區,去年9月份掛出一套85平方米的房源,當初掛牌時的房主報價是296萬;到了去年底,由于看房人很少,房主主動將報價下調到了290萬。在中介平臺上,樓市馬坐播發現這套房源在今年1月和3月,掛牌價連降兩次,目前的報價是284萬,比最初的掛牌價降了12萬。其實這還不算多的,有中介人士告訴我,河西南的小區降幅更大,半年降三四十萬的不在少數,而且成交量也不高。
說了這么多,你應該也明白了,如今的二手房已經完全是買方市場了,房主只有以價換量,指望高價成交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可以明確的是,當下確實是出手的“窗口期”,買家的話語權處于“歷史高位”,買不買,您說呢?(記者 馬祚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