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末的臨近,民營銀行“花式”攬儲再次引起關注。12月中旬,新網銀行上線1款5年期標準存款產品:月付大額存單。
該產品一經上線便被一掃而空。公開信息顯示,新網銀行此次發行的大額存單年利率為3.85%,起存金額為20 萬元,產品的特色是按月付息,因此吸引了不少儲戶。
在此之前,今年9月份,新網銀行還曾發行了2022年01期對公大額存單。新網銀行發行大額存單背后,凸顯了民營銀行攬儲的艱難困境。
(相關資料圖)
存貸兩端承壓新網銀行高息攬儲
自2014年3月啟動民營銀行試點以來,中國民營銀行已走過7個年頭。新網銀行是四川省首家民營銀行,于2016年12月28日正式開業,也是全國第七家民營銀行。
截至目前,全國已開業的民營銀行已經達到19家。不過由于起步晚,再疊加沒有實體網點,社會公信度偏弱,客戶基礎薄弱等先天性劣勢,民營銀行發展較為緩慢,除了背靠騰訊和阿里兩大巨頭的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在持續做大,其他民營生存空間則不斷被擠壓。
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城市商業銀行發展報告2022》顯示,截至2021年末,全國19家民營銀行總資產規模為1.64萬億元,而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兩家的資產規模占據了一半以上,分別為4387.48億元和4258.30億元,排名第三的蘇寧銀行資產規模則只有1061.58億元,斷層明顯。
新網銀行在2021年末的總資產規模為571.16億元,排名第七位。到2022年6月30日末,新網銀行以總資產上升至744.23億元,同比增速30.3%。
由于區域發展限制,民營銀行大多選擇通過“牽手”第三方互聯網平臺等,推動業務發展。新網銀行曾與美利車金融、來分期、拉卡拉、美團、優信等互聯網消費分期平臺等合作伙伴開展業務合作,新網銀行主要為這些平臺提供資金。
不過隨著互聯網存貸款政策的先后出臺,第三方渠道存款被掐斷,智能存款、異地存貸款、聯合貸款等業務大幅收緊,民營銀行存貸兩端承壓。
數據顯示,2021年19家民營銀行中有有14家存款增速放緩,12家增速減少10個百分點以上;貸款方面,同樣有14家民營銀行貸款增速在2021年放緩,增速減少10個百分點以上的有13家。
為此民營銀行紛紛選擇發行同業存單拓展資金來源。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民營銀行的同業存單發行規模約為523.3億元,已經超過2021年發行總額的3倍。
新網銀行在2020年存款規模同比減少20.56%,為19家民營銀行中存款縮水最為嚴重的一家。2021年存款規模為318.82億元,同比增速50%,貸款規模為436.23億元,同比增長42%。
與此同時,近年來新網銀行的存貸比維持在較高水平,但逐漸步入下滑通道。2017年至2021年新網銀行的存貸比分別為290.46%、188.56%、125.15%、144.81和136.83%。
業內人士認為,新網銀行存貸水平較高主要是由民營銀行存款少,貸款增長較快所致。同時這還與銀行發力攬儲有關,今年下半年以來,新網銀行已經發行了兩輪大額存單。
不過除了民營銀行,國有大行也在發力大額存單高息攬儲。比如,招行三年期大額存單利率為4.18%,比三年期定存利率2.75%,上浮52%。工行最新一期3年期大額存單利率為4.125%,上浮50%;廣州農商行三年期大額存單,起存金額100萬的產品,利息達4.2625%,上浮幅度55%。
據媒體報道,今年12月18-21日,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國有四大行的大額存單均已全部售罄,這或將進一步增加民營銀行吸儲的壓力。
凈息差居首位利潤卻下降四成
民營銀行為吸引存款,高息攬儲導致資金成本推高。而民營銀行的客群多以下沉市場長尾小微客戶為主,因此民營銀行試圖通過提高貸款利息轉嫁成本,導致其凈息差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銀保監會披露的凈息差數據顯示,2021年四季度,大型商業銀行為2.04%,股份制商業銀行為2.13%,城市商業銀行為1.91%,農業商業銀行為2.33%,民營銀行則為3.72%。
其中,新網銀行的凈息差竟然高達4.98%,在19家民營銀行中居于首位。但是即便擁有如此高的凈息差,新網銀行的業績卻在下滑。
2019-2021年,新網銀行營收分別為26.8億元、23.57億元、26.4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1.33億、7.06億、9.18億元。2022年上半年,新網銀行營業收入16.26億元,同比增長35.95%;凈利潤為2.56億元,同比大幅下降40.19%。
凈息差太高還面臨著監管風險,新網銀行就曾因為推高消費者融資成本被罰。2021年3月18日,銀保監會消保局發布的《關于新網銀行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案例的通報》顯示,新網銀行與合作方一家互聯網汽車消費分期服務平臺因為收取高額利息費和服務費被大規模投訴。
據悉,消費者被該互聯網平臺收取的平臺費或服務費與汽車融資金額之比集中在14%至28%之間,有的費率達到30%以上,新網銀行向消費者發放貸款的年利率區間為7.7%-8.9%,均值為8.49%。消費者承擔的費率、利率等融資綜合成本遠高于汽車消費貸款正常息費水平。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仍有用戶投訴新網銀行涉嫌發放“高利貸”。比如有用戶投訴稱,其在來分期上面申請的貸款,新網銀行放款,欠9000多還了17100。還有用戶投訴稱,新網銀行合作方分期樂平臺違規放款大學生,以貸養貸,四年期間 竟高達三萬……
但更多的投訴則是暴力催收、曝通訊錄以及信息泄露方面。今年4月,新網銀行還因違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詢及相關管理規定被罰款20萬元。
三大股東債務纏身 股權7折甩拍無人接盤
資料顯示,新網銀行現有8戶股東,其中既有新希望、小米以及紅旗連鎖等知名企業,也有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的老賴,而且不止一家。
其中,第六大股東巨洋集團先后37次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被執行總金額高達16億元,2019年以來,先后6次被法院下發限制消費令。
巨洋集團持有的新網銀行6%股權也因此被法院凍結,并于2021年4月在阿里司法拍賣網上被公開拍賣,起拍價3.628億元,較5.18億的評估價打了7折,后因巨洋集團提出異議,拍賣被撤回。但是當年12月,這筆股權再次被擺到拍賣臺上,而且價格進一步降至3.22億,但最終因無人接盤而流拍,目前巨洋集團已被申請破產。
此外,新網銀行第七大股東南充印染、第八大股東雄川貿易也債務纏身。南充印染今年以來4次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11次被限制消費,被執行金額超1.2億元。雄川貿易也有2次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6次被下發限制消費令,被執行金額超2億元。(來源|商業華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