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第一個強寒潮已經來了,最低溫度降至-6℃,不少市民開始購買電熱毯、取暖器等過冬裝備。11月28日,記者走訪市場發現,除傳統的御寒裝備外,一些新型的取暖神器也在熱賣。
(資料圖片)
商超熱賣保暖裝備
當日上午,記者來到宿城萬達、吾悅等商場,看到不少銷售過冬物品的商鋪都打出了“溫暖一家”“持續發熱”“絨化寒冷”等宣傳語。
“這個連帽圍巾非常厚實,帽子上還有兔耳朵。明年是兔年,剛好應景。”正在選購連帽圍巾的市民小蘇,一邊試戴一邊告訴記者,她屬于“怕冷星人”,冬天出門必須“全副武裝”,帽子、圍巾、手套一個不能少,今年連帽圍巾非常火,身邊許多小伙伴都購買了。
除了帽子、圍巾、手套這些保暖小物件,保暖內衣也是賣得非常好的過冬物品之一。剛選購完物品的李女士表示:“這兩年流行自發熱保暖內衣,今年給自己和老公都買了一套,先穿著看,感覺好就再買一套換洗。”
店內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早在10月初,就有不少消費者前來購買保暖內衣,天氣越冷,來買的人就越多。除了保暖內衣,珊瑚絨家居服、毛絨襪等商品銷售也不錯。
記者走訪了解到,過冬的物品價格不算貴,普通保暖內衣在一兩百元左右,普通的帽子、圍巾、手套在幾十元不等,款式均較為新穎。
新產品層出不窮
“今年趁著‘雙11’活動優惠,我買了踢腳線取暖器放在臥室,還自帶加濕器,能調節室內濕度。”市民吳女士告訴記者,以前每年到冬天用空調取暖,暖風吹得人不舒服,現在換了踢腳線取暖器,感覺好多了,Wi-Fi款還可以遠程操控,提前打開給房間加熱。
電熱毯是傳統取暖電器,價格便宜,使用簡單,但使用后,可能會出現口干舌燥,甚至流鼻血、喉嚨痛等癥狀。于是,市場上出現了電熱毯的“升級版”——水暖電熱毯。它用水管取代電熱絲,利用主機里的加熱容器加熱水,再通過循環泵,使熱水循環供暖。“水暖毯價格比傳統電熱毯略高,但是安全、不上火,很多有孩子的家庭都會選擇。”商場銷售人員告訴記者。
當天,記者在蘇寧易購還發現,可以旋轉的小型桌面取暖器、暖風機,陶瓷加熱的暗光電暖扇,帶有加濕功能的油汀,浴室可用的防水取暖器等,都擺在貨架顯眼的地方,備受消費者歡迎。導購員稱,從“雙11”開始,各種取暖器已開始銷售,不少市民趁著活動優惠購入,油汀、踢腳線取暖器賣得最好、最受歡迎。
科技感“神器”受歡迎
相比實體店,網上銷售的“過冬神器”更是五花八門。
在一些購物網站記者看到,針對“電腦族”,商家開發出一系列取暖商品,有放在辦公椅上的電熱靠墊,用于暖手的鼠標、鍵盤暖風機,使用USB接口的電熱毛毯等。
在足部保暖方面,不少商家在銷售帶有移動電源的電熱鞋、電熱襪子。從商家對商品的描述來看,電熱襪子充電一次可以使用6小時,拆掉電池后還能水洗。電熱鞋子充電后使用時間可長達10小時,還能調節溫度,款式也多種多樣。這類鞋子和襪子頗受歡迎,解決了不少顧客冬天足部冰涼的問題。
過冬“神器”花樣雖多,但溫暖過冬的同時更要注意用電安全。記者提醒,市民應選擇正規廠商生產、質量有保障的產品,日常使用時要注意電源線是否有破損、折斷,使用完畢后及時關閉電源。
記者 趙苗苗 實習生 朱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