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日前,記者從市紅十字會獲悉,宿州市2022年實現造血干細胞捐獻的數量為11例,比2021年增加了3例,在安徽省各地市中排名第二(淮南15例,宿州11例,黃山11例)。
造血干細胞移植是治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惡性疾病的最有效措施。捐獻造血干細胞,不僅可以使身患絕癥的病人獲得第二次生命,還可以實現奉獻者幫助他人的心愿,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在我國,僅白血病一項年發病率就高達十萬分之四,其中大多數為35歲以下青少年和兒童。而在非親緣關系的捐獻者中,與患者配型成功幾率只有四百到一萬分之一。只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才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宿州市紅十字會2008年啟動造血干細胞血樣采集宣傳動員工作,成立造血干細胞宿州工作站,建立一支生命相“髓”愛心志愿者團隊,采取將造血干細胞捐獻納入“見義勇為”等措施,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入庫數量穩步攀升。截至目前,全市共有4127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入庫志愿者,累計實現捐獻31例。
2022年,全市造血干細胞采集入庫工作更加精準,對三獻服務隊志愿者進行知識培訓,向年輕群眾耐心講解造血干細胞的功能和重要性等相關知識,讓大家了解血液疾病給人類健康和家庭帶來的危害,以及捐獻造血干細胞拯救生命的價值意義,消除人們心中的疑慮和思想誤區。全年實現造血干細胞捐獻共11例,捐獻者性別均為男性,年齡分布在27-43歲之間。其中,工人3例,企業員工2例,學生2例,醫務人員1例,鄉村振興駐村工作人員1例,退役軍人1例,自由職業者1例。
記者 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