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大基金在半導體行業上游投資動作頻頻。
在6月28日,晶圓制造“二哥”華虹半導體在港交所公告披露,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II(大基金二期)簽署認購協議,大基金二期將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認購公司科創板IPO股份,認購總金達到30億元。
【資料圖】
實際上,大基金二期年內已經兩度向華虹半導體出手。除此之外,大基金二期今年還分別將資金投向士蘭微和晶瑞電材旗下子公司。而且,包括蕊源科技、廣鋼氣體和興福電子在內的三家公司分別在近兩個月內遞交IPO申請,這些公司身后均出現了大基金二期的身影。
年內多次加碼投資
根據華虹半導體28日公告,大基金二期將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華虹半導體的人民幣股份發行(A股上市主體為華虹宏力),認購總額不超過30億元。
今年6月6日,證監會同意華虹宏力在上交所科創板IPO注冊申請。此次科創板IPO,華虹宏力擬募集180億元,用于華虹制造(無錫)項目、8英寸廠優化升級項目、特色工藝技術創新研發項目等。
這并非是大基金二期年內首次向華虹半導體出手。今年1月18日,華虹半導體曾披露,該公司、華虹宏力、大基金二期及無錫市實體訂立合營協議,擬通過合營公司成立合營企業并以現金方式分別向合營公司投資合計40.2億美元,從事12英寸晶圓的制造及銷售。
記者發現,除了加碼華虹半導體之外,大基金二期年內還分別向士蘭微和晶瑞電材旗下子公司出手投資。
今年5月29日,成都士蘭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成都士蘭)發生工商變更,大基金二期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持股23.9%,僅次于母公司士蘭微。據悉,大基金二期是以自有資金出資10億元增資成都士蘭,士蘭微則通過定增方式從所募集的資金出資11億元和大基金二期一起增資成都士蘭。
而在3月底,晶瑞電材發布公告稱,其參股子公司湖北晶瑞擬通過增資擴股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其中大基金二期以現金方式向湖北晶瑞增資1.6億元。
自大基金設立之后,就以增資、首發戰略配售、定增等方式密集出現在半導體公司股東行列。資料顯示,大基金二期于2019年10月22日成立,注冊資本達到2041.5億元,而且二期規模比一期擴大了45%。按照規劃,大基金二期主要圍繞IC設計、設備和材料等方向投資。
在市場看來,大基金二期年內多次出手也有望引發市場對半導體行業投資熱情。
現身IPO公司股東名單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多家沖刺IPO的半導體產業鏈公司背后,也出現了大基金二期的身影。
就在6月21日,蕊源科技提交了招股說明書,該公司主營業務為電源管理芯片。據其披露的股東持股信息顯示,除發行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外,其他持有發行人5%以上股份的股東包括北京智芯等,而在北京智芯的股東構成中,大基金二期出資4.61億元,股權占比為7.19%。
而在6月15日,廣鋼氣體也提交了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據其披露的資料顯示,報告期內,其一共經歷2次增資、3次股份轉讓。在2021年12月第二次增資時,大基金二期認購927.41萬股股份。若完成IPO后,大基金二期持股比例為0.7%。據了解,廣鋼氣體主營業務為工業氣體,其主要氣體產品中的氦氣即是電子半導體產業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
此外,在5月9日提交招股書的興福電子股東行列也出現了大基金二期的身影。在興福電子披露的股東結構中,除公司控股股東外,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就包括大基金二期。數據顯示,大基金二期持有公司2500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9.62%,為公司第二大股東。據資料顯示,興福電子主要從事濕電子化學品業務,而濕電子化學品是芯片制造中的關鍵材料。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大基金二期投資的半導體產業鏈公司包括:華虹半導體、蕊源科技、廣鋼氣體、興福電子、華虹半導體、燦勤科技、燕東微、中科飛測、慧智微、佰維存儲、廣立微、龍芯中科、思特威、萬業企業、士蘭微等公司。
國產化邏輯持續強化
實際上,今年以來,國家層面不斷加大對集成電路產業的扶持力度,加強對國產替代環節核心技術攻關。
東吳證券指出,半導體設備國產化邏輯持續強化,2023年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提升有望超出市場預期。盡管大基金一期正在有序退出,但大基金二期不斷加碼半導體制造、裝備、材料等環節。
浙商證券也認為,國內晶圓廠逆周期擴產中芯全年投資額預計與去年持平,頭部存儲有序擴產,疊加國內地方晶圓廠擴產加速,今年半導體資本開支有望維持去年高水平。遠期來看,低國產化率、自主可控是晶圓廠長期擴產動力,半導體設備行業長期需求無虞。
中信證券表示,半導體國產替代引領需求放量,新領域滲透率穩中向上。近年來我國半導體產業規模持續擴容。Statista預測,到2027年中國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到2935億美元,對應2023-2027年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7.8%。國內半導體自給率提高將更多依靠國產化,以國內頭部企業為代表,目前正持續加大投入力度,行業需求景氣向上。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以來,ChatGPT的橫空出世帶動了AI熱潮,國內互聯網大廠紛紛推出大模型,算力需求持續提升背景下,AI芯片市場規模持續擴張。有機構預計,2025年我國AI芯片市場規模將達到1780億元,2019-2025復合年均增長率可達42.9%。基于這一情況,半導體材料與設備環節有望成為AI行情擴散的下一個方向。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