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網訊,9月8日,長白山(603099)召開中報業績說明會,2023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1.68億元,同比增長507.78%;凈利潤1225萬元,同比漲幅117.09%,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152.16%。長白山創下上市以來最佳中報。公司表示,國內旅游業復蘇帶來客流增長,長白山區域交通大幅改善,冬奧會帶來的冰雪游熱情空前高漲都提高了公司的營收能力。
旅游復蘇超預期 長白山冰雪魅力綻放拉動雙旺季
根據文旅部數據,2023年上半年國內旅游總人次23.84億,同比增長63.9%,較2019上半年恢復度為77.4%;國內旅游收入2.30萬億元,同比增長95.9%,較2019上半年恢復度為82.7%。
(資料圖)
長白山旅游復蘇更加迅猛。2023上半年,長白山主景區接待游客66.1萬人次,同比增長1135%,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11.2%。截至2023年7月末,長白山景區累計接待游客129.5萬人次,同比增幅428.88%,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15.04%。
長白山冰雪魅力受青睞,公司向避暑+冰雪一年兩旺季拓展。由于長白山冬季寒冷且持續時間長,客流較夏季顯著減少,因此旅游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呈現“旺一季淡三季”特征。長白山位于世界公認的“冰雪黃金緯度帶”,擁有世界頂級粉雪資源,雪質、雪量處于世界頂級水平,雪期長達6個月。中國旅游研究院預計,到“十四五”末期(即2024-2025年)冰雪季旅游人次有望達到5.2億人次,旅游收入有望達到7200億元。信達證券判斷至2025年東北地區冰雪旅游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926億元,冰雪旅游正在成為冬季旅游和冰雪經濟的核心引擎。
2023一季度長白山主景區接待游客19.5萬人,帶動上市公司一季度營收和歸母凈利均實現歷史最優。2023一季度公司實現收入6961萬元,同比增長235.49%,相比2019年同期增長41.26%。2019年公司一、四季度收入在全年營收占比為17.4%,較16年的11.8%提升了47%。公司表示冰雪是長白山旅游發展的最大潛力資源,公司將依托“粉雪、林海、霧凇、溫泉”等資源優勢,引領綻放長白山冰雪魅力。未來公司要從夏季避暑拓展到冬季冰雪+夏季避暑兩季旺季,同時推動春秋兩季淡季實現旅游人數的平衡。
交通瓶頸大大緩解 資源優勢將轉化為資源紅利
長期以來交通是限制南方游客到長白山旅游的瓶頸,而避暑+冰雪都是南方游客的心頭好。隨著機場擴建、敦白高鐵、沈白高鐵、長白山機場擴建等項目推進,長白山的“大高鐵”時代到來,交通瓶頸問題正在破解,長白山客源吸引范圍將進一步擴大,從近距離客源為主向中遠距離客源市場拓展。
為提升機場運力,解決南方游客交通便捷度問題,吉林省政府和長白山管委會于2018年開始對長白山機場進行二期擴建,擴建后年吞吐量由55萬提升至180萬。2023年7月1日,機場擴建完成并整體啟用,為華東、華南、華中等地旅客進入長白山提供更多的航班,推動釋放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游客的旅游需求。
2021年12月沈佳高鐵白敦段通車,長白山首次接入全國高鐵網絡。開通將省會長春和長白山之間的旅途從過去的4小時縮短到2.5個小時,大連、沈陽至長白山的最快旅行時間由原來的18小時07分、12小時56分分別縮短至5小時52分、4小時18分。沈佳高鐵沈白段預計2025年開通,北京到長白山旅行時間有望縮短至4小時,沈陽到長白山旅行時間縮短至1.5小時;
高速公路方面,延長高速通車在即,2024年煙筒山至長春高速公路項目即將建成,根據吉林省交通運輸廳數據,吉林省將于2024年底前啟動白山至臨江、松江河至長白高速公路部分控制性工程。隨著長白山周圍高速網絡逐步建設通車,長白山和長春、白山、通化、大連等周邊城市間的汽車交通更加便捷。
深度整合優勢資源,發揮“景區+酒店+交通+營銷”鏈條優勢
長白山擁有歐亞大陸北半部最為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系統,是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自然保留地和首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全球的“天然博物館”和“物種基因庫”。長白山兼具溫帶山地生態、世界黃金水源、世界級火山溫泉、全世界最好品質的冰雪資源,先后獲評國家首批5A級景區、首批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首批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中國十大休閑勝地、中國十大避暑名山、全國最佳冰雪休閑目的地。
公司立足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擁有景區旅游客運獨家運營權和聚龍溫泉獨家開采權;拓展了景區外、城區的游客運輸、網約車、自駕租車、VIP包車等業務;打造溫泉酒店;布局旅行社業務、景區管理輸出業務,逐步向綜合旅游服務企業發展。公司提出堅定“建設長白山世界級生態旅游目的地”這一目標,抓住“整合全域旅游資源”這一關鍵,實現“冰雪旅游第一股”這一突破,建設“實力雄厚、業績優良、成長穩健、運作規范”的國內一流的綜合性旅游產業集團。(燕云)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