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凌晨,深圳“灣區號”中歐班列首趟至俄羅斯精品班列從深圳平湖南國家物流樞紐發運,運載總重309.5噸、貨值4700余萬元人民幣的貨物,經滿洲里口岸出境至俄羅斯沃爾西諾。這是“灣區號”開通以來首條抵達俄羅斯的出口線路。
據統計,“灣區號”自2020年8月18日運行以來已累計運送貨物3.3萬噸,貨值達20億元。
今年上半年,“中歐班列”“海運快船”“公路跨境快速通關”“空中通道”等不同送達時效、不同物流成本、不同運輸路徑的組合式物流通道,高效率地將商品從深圳直接出口到境外企業或海外,保障了深圳外貿“物暢其流”。
據統計,今年前5個月,深圳市進出口1.3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3%。
跨境電商出口火爆
據CNNIC《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10月,我國在業/存續的電商主體265.1萬,其中企業196.0萬,個體戶69.1萬,電商個體戶占比26.1%,超過總量的1/4。值得一提的是,現深圳在業/存續的電商主體49.66萬家,占全國電商市場主體18.7%,被譽為“中國跨境電商第一城”。
今年1至5月,深圳納入海關監管代碼項下的跨境電商進出口額超過50億元,增幅超過50%,按照城市目前在金融、創新科技、物流及訊息科技等領域的發展趨勢,跨境電商還將迎來新一輪的增長。
2021年7月1日,深圳海關實施跨境電商B2B(企業對企業)出口監管改革屆滿一周年。一年來,跨境電商B2B業務量呈持續遞增態勢,參與企業數、申報單量、出口貨值等均不斷增長。
深圳九州里易購電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陸強告訴記者,該公司主要通過運營亞馬遜FBA及海外倉電商,面對歐美市場銷售箱包鞋服以及計算機、手機等3C類產品,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擴散,公司的線上訂單增長較快。“有時候一些商品會突然‘現象級爆紅’,只有靈活調配國內外貨源、同時滿足國內外兩個市場,才能有效搶占銷售先機。”
港口日吞吐量屢創紀錄
俯瞰鹽田港,滿載貨物的巨輪依次停泊港口,即將遠航至全球各地。7月6日,在鹽田港碼頭靠泊作業遠洋貨輪超過30艘,20個泊位全部啟用,所有操作岸吊“火力全開”,集裝箱貨車有序排隊進閘。
鹽田港作為全球第四大最繁忙的集裝箱港口,是全球單體吞吐量最大的集裝箱碼頭之一,承擔著廣東省超1/3的外貿進出口,每周至少要為100艘船提供服務。
自6月24日鹽田港區全面恢復生產作業能力以來,深圳港全港集裝箱吞吐量始終呈現出保持增長的發展態勢,多次超過去年全年的日均吞吐量。其中鹽田港區集裝箱吞吐量在7月19日達到4.45萬標箱,達到2020年日平均吞吐量的121.6%;招商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在6月12日達到4.83萬標箱,達到2020年日平均吞吐量的158.9%;大鏟灣碼頭集裝箱吞吐量在6月30日達到0.95萬標箱,達到2020年日平均吞吐量的256.8%。
今年6月,鹽田港迎來三條新增的美洲航線,截至目前,鹽田港今年以來共新增國際航線逾20條,7月也新增3條新航線,航線密度還將進一步增加。截至7月20日,深圳港全港集裝箱吞吐量比去年同期增長21.22%;比未發生疫情的2019年同期也增長10.33%。
貨物通關跑出加速度
7月5日,一批88.62噸桶裝鋰離子電池電解液運抵鹽田港國際集裝箱碼頭,集裝箱從進閘到完成吊裝上船,整個過程僅用了2個小時。“速度更快了!要放在以前,整個過程起碼要兩到三天時間。”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物流部陳經理對記者說。
優化營商環境一直是深圳市的“一號工程”,深圳從壓縮通關時間、降低合規成本、提升企業獲得感等多個方面,今年新推出了28項跨境貿易便利化措施。深圳進出口貨物通關按下“快捷鍵”。其中,進出口環節需驗核監管證件由86種縮減為41種,實現16種出口原產地證書全流程線上辦理;通關模式方面可以提供“提前申報”“兩步申報”“集中申報”等多種“申報菜單”,方便企業自主選擇;針對生鮮食品、緊急料件等對通關時效要求較高的貨物,實行“船邊直提”“抵港直裝”,通關時間壓縮50%以上。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深圳關區進口整體通關時間5.68小時,比2017年壓縮了78.16%;出口0.96小時,比2017年壓縮91.94%。企業對通關便利化的獲得感進一步增強。國家發改委發布的《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深圳市被評為跨境貿易便利化標桿城市;在廣東省營商環境試評價中,深圳市跨境貿易指標排名省內第一。(記者 董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