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接觸配送 減少人群聚集 無人快遞車駛進蕪湖高校
3月份開學后,在安徽師范大學花津校區,不少同學都發現了身邊的新伙伴——3輛名叫“小蠻驢”的送快遞專用無人車(如圖)。從去年至今,蕪湖已有4所高校的菜鳥驛站配備了7輛“小蠻驢”,高校無人快遞車時代已經來臨。
自動駕駛 反應速度遠超人腦
3月2日,“小蠻驢”上崗的第二天,早上9點半,它們正在充電。記者看到,“小蠻驢”像個帶圓角的長方體,白黑配色清爽可愛,它“頭”頂著攝像頭和感應器,“尾”部的屏幕可以掃碼取件。
“3月1日第一天工作,3輛車送了291件快遞,大部分是學生的日用品,最大的一件應該是個收納盒。”該校區菜鳥驛站管理員宋偉打開車廂,內里是分布于兩側的8個格口,他一邊向記者介紹,一邊熟練地將當日的首批快遞整齊碼放在內,“無人車每天工作12小時,從上午10點到晚上10點,周末不休。根據師生的預約取件時間,決定發車時間”。
包裹安置完畢,第一輛“小蠻驢”出發了,首站是行政樓。記者看到,無人車接到指令后,微調方向倒車、調頭,沿著道路的最右側呼呼疾馳。在沒有障礙物的時候,它的最高時速可達15公里,轉向燈、夜燈都會自動亮。
“小蠻驢”可不是頭“犟驢”,它還知道變通,當前方有車有人或路面不平整時,能迅速制動并調整方向,發出語音提醒,繞開障礙物。宋偉說:“它可是L4級別的無人車,自動駕駛率達到99%,有360°的攝像頭,剎車反應速度是人腦的6-7倍,能夠應付絕大多數情況。”菜鳥后臺也有實時定位,有需要可人工操控或召回。唯一略有遺憾的是,“小蠻驢”不能上臺階,也不能爬陡坡。
通過GPS定位,無人車到了指定位置,取件人已提前收到語音提醒,通過車背后的屏幕掃碼開箱。在確認該站無其他取件人后,“小蠻驢”繼續開跑。記者獲悉,花津校區目前設置了21個停靠點,除了行政樓、教學樓外,絕大多數位于宿舍樓下,“2-3棟設一個點”。
“小蠻驢”目前只送件不取件,有需要的師生登錄菜鳥App后,根據自己的時間、地點進行預約,車輛停靠3-5分鐘。“無人車每天的配送量是有限的,現在以小件為主,一輛車一小時的配送峰值是30件,10小時300件,全部3輛車一天可以送貨上千件”,晚6-7點是預約高峰,“手慢無”。
實際上,去年菜鳥“小蠻驢”就進入了江城高校。宋偉回憶說:“最早的1輛在蕪湖職業技術學院,現在仍在運營。之后,安師大赭山校區和安徽工程大學也有了,分別是1輛和2輛。安師大花津校區面積大、女生占比相對高、包裹多,上了3輛。”目前,“小蠻驢”在全國有1000多輛,駐蕪高校里一共有7輛。
為它起名 高校學子腦洞大開
在安徽師范大學宣傳部,記者了解到,在疫情常態化防控下,“小蠻驢”作為高端的無接觸配送,為師生提供了很好的選擇,減少了驛站人群的聚集,更大大便利了住得較遠者。
記者采訪中發現,校區學生們也對“小蠻驢”十分喜愛,雖然3輛車都有唯一的車牌,大家還是想給它們起個有意思的名字。文藝派的起名“遇愉”,小名玉玉,“師大因邂逅小驢車而欣喜,同學們因小驢車收到期待的包裹而愉悅。小名則與小驢車白凈的外表相稱”。考據派起名“小舒、小廬、小江”。學術派起名“飛挽”,“取自飛芻挽粟,象征著小蠻驢身輕如燕,快速地把寶貝送來”。
還有的起名簡單上口,“小安,小徽,小師,小范”,或者“驢大、驢二、驢三、驢四”。有的起名“主旋律”,“東風系列,使命必達,就叫東風一號、二號、三號、四號”。
大江晚報記者 程茜 文 許誠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