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昨日安徽省自然資源廳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了解到,由該部門起草的《安徽省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的若干措施》(下稱《措施》)經省委、省政府同意,已于日前正式印發。據介紹,《措施》從落實黨政同責、遏制“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嚴格占補平衡和進出平衡、開展省級專項督察、嚴厲查處違法行為、找回流失耕地、嚴格考核檢查、完善約談問責機制等方面提出了多條耕地保護“硬”措施。
對違法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將從嚴處罰
全省各地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是本行政區域耕地保護的第一責任人。各地要推深做實田長制,壓實省、市、縣、鄉、村五級田長共同保護耕地責任,建立各級各部門耕地保護共同責任體系。要求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控制各類建設占用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強化臨時用地審批、使用和復墾監管,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對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和農業設施建設用地的實行年度耕地進出平衡。
要求防止耕地“非糧化”,明確了永久基本農田和一般耕地、高標準農田的種植范圍。及時調整不符合嚴格管控“非糧化”要求的相關政策,對違規占用耕地植樹造林的不予統計造林面積,不享受財政資金補貼,強化土地經營權流轉和耕地租賃監管。《措施》提出,將在我省建立省級耕地保護專項督察制度,對市、縣人民政府耕地保護、違法用地查處和整改主體責任履行等情況進行監察。對重大典型案件,省級自然資源部門直接立案查處或掛牌督辦,對違法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從嚴處罰。
未完成目標任務的市、縣當年度不得參與評先評優
根據《措施》,耕地保護將被納入巡視巡察、經濟責任審計、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內容。對年度未完成耕地保護目標任務的市、縣實行“一票否決”,當年度不得參與評先評優。對任期內未完成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目標任務的黨政主要負責人實行“終身追責”。
《措施》強調,對問題突出的地區,將由上一級黨委政府警示約談其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對非法批準、非法占用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的有關責任人,嚴肅追責問責。對連續2次被警示約談,違法違規問題仍然嚴重的,或轄區內農村亂占耕地建房、違建別墅、“大棚房”等造成嚴重后果的,以及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制止不力、查處不及時或者隱瞞不報、壓案不查的,一查到底,嚴肅追責。
全省多地已形成田長制工作特色做法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目前,我省多地已形成田長制工作特色做法,并取得良好成效。作為我省最先開展田長制工作的地市,滁州市先試先行,推動田長制工作做深做實。滁州市通過制定《田長制會議制度》等五項配套制度,已建立巡查制度、違法案件上報制度、土地違法違規案件聯合辦案機制、田長制工作考核獎懲制度。目前,滁州市已完成市、縣、鄉、村四級田長制工作方案制定工作,確定巡田員8682人。
與此同時,安慶市“田長+檢察長”制派駐工作室在該市自然資源部門正式揭牌,標志著“田長+檢察長”協作配合工作機制正式運行。據了解,該機制將加強田長制辦公室與檢察機關在辦理涉田案件中的協作配合,進一步健全涉田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打擊各類涉田違法行為,積極保護涉田公益,推動田長及相關部門落實依法治田管田責任。
在池州市,為落實“多長合一”理念,推進“田長制”“環長制”“河長制”“林長制”“路長制”等工作在基層落地生效,貴池區棠溪鎮通過人力重組、職責整合、片區劃分、智能管理等方式,探索基層綜合治理辦法,將“一長制”工作往縱深方向推進,有效增強了綠水青山綜合監管力量,提升了基層網格化管理水平。
此外,亳州市強化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持續加大閑置土地和批而未供土地的清理處置力度,緩解建設項目占用耕地的壓力。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因地制宜實施旱地改造為水田工程,有效改善土壤結構及耕地質量,提高土地產出率。記者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