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青網訊 早在2012年,阜陽市潁泉區獲評國家級家長學校教育實驗區,潁泉區《家長學校教學計劃》曾被“全國家長學校課堂建設研討會”選入大會交流材料。該區在實現城鄉家長學校全覆蓋基礎上,圍繞如何充分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曾進行過卓有成效的實踐探索,全區各級教育關工委結合家校共育實施的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長效機制曾受到媒體關注。
如今在“雙減”背景下,該區阜陽市第19中學教育集團的家長課堂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的“三好家長”評選表彰活動,充盈濃郁的時代氣息,其家校共育探索,可圈可點!
阜陽市第19中學教育集團家長課堂情景□唐紹勇/攝
自開展“雙減”及課后延時服務以來,阜陽市第19中學教育集團結合“雙減”政策,各年級充分挖掘豐富資源,本著家長自愿參加的原則,結合家長的特長,利用課后延時時間開展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家長課堂活動。
“家長課堂活動得到了眾多家長的積極響應,他們主動報名、積極參與,雖然職業、學歷、年齡各不相同,但他們的課堂節節有特色、堂堂有亮點。”該教育集團校長李宜強告訴記者,“家長課堂不僅讓學生釋放了壓力,而且給學生帶來了快樂,讓學生們學到了書本上無法學到的知識”。
學生李有清的媽媽是一名醫生,在家長課堂,她利用課間給大家介紹了什么是心肺復蘇、心肺復蘇的重要性以及心肺復蘇的詳細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她還利用帶來的假人模型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演練,并給予技能指導,學生們參與踴躍,在歡快的氛圍中掌握了心肺復蘇的技巧。
學生丁豪杰的姐姐是一名高中英語教師。她從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經歷出發,聲情并茂地介紹了教師職業的辛苦,十分專業地剖析了學生的心理,并向學生們介紹了學習英語的方法。講座獲得學生們一致好評,大家紛紛表示將學以致用。
學生李碩的爸爸從事醫療器械生產及研發工作,走進家長課堂,他并沒有講高深的理論知識,而是采用自由提問的方式和學生們談心,讓學生說出自己心中的疑問,當即耐心解答;還結合自己的創業經歷,引領大家如何做好人生規劃,學生們感覺受益匪淺。
學生田紫怡的媽媽是一位藥劑師,她以學生如何預防冬季感冒為切口,給學生們普及了很多生活常識和小妙招。在家長幫幫忙環節,學生們提出了很多成長中遇到的困惑,她都給予了耐心細致的解答。講座結束后,很多學生仍圍著她問東問西,比如怎樣應對青春痘等均一一解答。
到目前為止,該校已開展了近20次系列家長課堂活動,講座授課的學生家長來自教育、醫療、商業、建筑業、餐飲業等十多個行業,講課的內容應有盡有,每次都深得學生喜愛。學生冷奧丹妮深有感觸地說:“我爸爸從事建筑設計,他在課堂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我們從多方面認識了建筑設計。讓我和同學們不由贊嘆中國建筑的輝煌,同學們有的甚至生發了將來上建筑大學的理想,為實現這個理想,我們的學習從此更加刻苦了。”學生馬晶晶動情地說:“家長進課堂讓我感受頗深。各位叔叔阿姨的良言似春日之暖陽,點燃了我學習的激情,每一節課都帶來不一樣的‘春天’。尚云漢同學的媽媽讓我明白寬容使人與人之間多了份親切,李碩同學的爸爸讓我們暢吐心聲,拋開煩惱。”
家長課堂讓更多的家長們躍躍欲試,他們紛紛表示自己也受益良多,希望這項活動能夠長期開展下去。
該校教師馮子鍵感慨地說:“家長課堂讓我感覺到家長陪伴的重要性,此舉密切了親子關系,提振了學生的信心,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也讓班級這個大家庭更加其樂融融,這是學校教育很難做到的。家校協作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實現了家校共育。”
“‘雙減’是時代發展賦予教育的重要使命,為切實落實‘雙減’工作的要求,我們努力加強作業管理,提高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 李宜強向記者強調,“開設家長課堂,充分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因素,讓課后服務更有吸引力,真正實現了協同育人、減負增效。”
□本報記者 楊益軍,特約記者 房賀 程劍 張改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