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餐飲要清淡少鹽”“不濫用抗生素”“發生火災時會隔離煙霧、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會撥打火警電話119”……在你看來,這是孩子都會的常識呀!的確,無論男女老幼,一些生活習慣、避險急救的知識已經普及到了大家的日常生活當中,而這,正是大家的健康素養在提升的表現。在國民人均壽命和健康水平穩步攀高的今天,健康素養的提升則是背后的大“功臣”。
所謂健康素養,就是指個人獲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運用這些信息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相較于醫療救治,健康素養提升更積極的地方在于防病,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自實施健康中國行動和健康素養促進行動項目以來,我市一直大力推廣“每個人是自己的健康第一責任人”理念,建立了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動員、全民參與的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體系,配套落實項目資金,在加強政策引領、宣傳發動、考核考評和監測評估等方面狠下功夫,全面深入開展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大力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穩步提升。
健康入萬策,健康促進縣區建設成效顯著
我市積極構建社會健康共治新格局,先后有弋江區、南陵縣、無為市、繁昌區和灣沚區等5個縣市區建成或在建國家級和省級健康促進縣區,通過建立健康促進長效機制及工作網絡,落實“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組織跨部門行動推動健康政策的落實,全面開展健康促進機關、學校、企業、醫院、社區和健康家庭等場所的創建。健康中國行動的實施主體正逐步從單純依靠衛生健康部門向全社會整體聯動轉變,全民參與的氛圍越來越濃厚。
弋江區創建國家級健康促進區的過程中,充分挖掘區內“高新區企業”、“高教園區”、“駐區醫院”、“文體中心”、“濱江公園”等優勢,逐步形成了“拉手企業、攜手高校、牽手醫院、握手濱江、聯手體育”的“五指彈琴”綜合模式,不斷探索健康促進發展策略,建立了弋江特色的健康促進工作長效模式,并于2021年以優異的成績榮獲國家級健康促進縣區稱號。
南陵縣把省級健康促進縣創建工作與民俗文化有機結合,重點打造“一鎮一品健康行”品牌,將健康元素融入臘八一江情、相約靄里、詩畫何灣、家發桂花節等當地特色民俗節日活動,跨部門活動有聲有色,群眾參與氛圍高漲。
科普到身邊,做健康知識傳播者和實踐者
我市圍繞《健康素養66條》、“三減三健”、合理膳食、無煙生活、科學就醫、合理用藥、科學健身等主題內容,廣泛開展健康巡講“百百千”行動,遴選市級健康巡講專家102名,定期到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和農村開展健康巡講。去年開展健康主題巡講614場次,參與群眾近5萬人次。群眾身邊的基層醫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學教結合的形式,紛紛投入健康科普講座的行動中,有三名巡講專家入選省級健康專家庫成員。
市衛健委、市疾控還緊密圍繞健康知識普及專項行動,建立完善健康科普專家庫和資源庫,先后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平臺開設健康科普專欄,用人民群眾聽得到、聽得懂、聽得進的語言普及健康知識和技能。全市1200臺公交車的1900塊屏幕,輪播健康素養公益廣告,每天早中晚高峰時段滾動播出。全年開展12輪健康有獎答題網絡宣傳活動,參與人數高達35萬人次。
2021年,我市開展了健康素養監測擴點增樣工作,全市各縣區均納入健康素養監測系統,累計調查3897人,城鄉居民健康素養水平28.93%,較2020年25.11%提升3.82%,健康知識普及行動等一系列工作成效日漸凸顯。
全媒體記者 陳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