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程榕娟 通訊員 汪嫻
募集資金逾600余萬元,援建、改建了10所希望小學,資助了7000余名大中小學生,建立14個希望工程圖書室(驛站)……一串串數據,一個個被溫暖的故事。自1993年以來,銅陵市開始全面實施希望工程。近年來,銅陵市共青團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整合社會資源,多方發力,資助工作逐步駛上快車道。用數字說話、用行動答卷,新年伊始,銅陵共青團交出一份兼具力度和溫度的資助育人答卷。
聯合聯動,落實“愛心”事業。據團銅陵市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07年起,團市委與市民政局(市慈善總會)等8家助學單位一起聯合開展“慈善聯合助學行動”,至今已成功開展15屆。打造共青團希望工程品牌——“愛心圓夢大學”活動,重點資助品學兼優的孤兒、殘疾青少年及家庭經濟困難子女上大學,按3000元標準資助每名符合條件的大學新生。
2009年,團市委結合工作實際印發《銅陵市希望工程資助管理辦法》,加強對希望工程資金的規范管理和使用。近年來,嚴格按照規定簽訂《希望工程品牌服務商標使用許可合同》,進行籌款動員,統一由省青基會管理,資金管理進一步規范。
多方整合,嫁接“愛心”資源。為引導全民參與希望工程,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青少年的幫扶力度,團市委大膽創新,在銀行、超市、商店等便民服務點設立希望工程“愛心找零捐贈”箱,設立“愛心找零”希望獎學金,以社會化方式多渠道籌集希望工程資金。自2008年啟動以來,獲得了各單位、各部門的鼎力支持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市、縣(區)共有三十余家單位加盟,僅該專項資金累計資助中小學生一百余名。市、縣(區)青年企業家協會眾多會員也都是常年“愛心”助學活動中的“熟面孔”。
精準發力,搭建“愛心”平臺。2012年,團市委聯合安徽玉成汽車職業技術學校實施“玉成希望班”工程,資助30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免費就讀,并通過免費職業技能培訓,以提高其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近年來,團市委還積極引導幫扶單位支持聯建村助學行動,比如設立銅陵有色“銅冠希望助學金”、國網銅陵供電公司“光明驛站”助學金等。其中,“銅冠希望助學金”在銅陵市累計捐贈資金85.8萬元,共資助大中小學生641名;國網銅陵供電公司在樅陽縣官埠橋中心小學、郊區陳瑤湖希望小學等地共建立了5間“光明驛站”,近10年來,建站資金及物資捐贈累計達60余萬元。2020年,定向捐助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等地10名藏族班學生,每人發放3000元助學金;這些準大學生分別被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河海大學等高校錄取。
加大宣傳,吸引“愛心”加成。涓涓細流,匯成大愛,為幫助更多的困境兒童點亮希望之光,團市委通過政務官網、市青少年網、“青春銅陵”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平臺,加大對希望工程事業的呼吁。《青春榜樣》專欄就曾報道銅陵籍在外大學生顧言(化名)將5000元獎學金和零花錢捐贈給銅陵市希望工程,希望為困境兒童盡一份力的故事,以及全國優秀團員盧攀文將“銅陵好人”獎金3000元捐贈給市希望工程的感人事跡。2020年9月開學之際,團市委希望工程辦公室通過江蘇省希望工程辦公室原副主任沈一功牽線搭橋,聯系上了溫州愛心人士戴世法,“老戴”在團市委陪同下,逐一走訪看望了樅陽縣受資助大學生家庭并給予18名準大學生每人5000元助學金,并表示大學期間可根據實際表現跟蹤幫扶資助,直到大學畢業。
一件件一樁樁,一個個被點亮的希望。今后,團銅陵市委還將持續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全市希望工程工作,做好愛心幫扶、愛心圓夢,用有限的希望工程呵護更多的夢想,點亮更多的希望。
銅陵共青團聯合愛心企業開展千人千愿微愛圓夢活動
在希望工程的助力下,越來越多的兒童獲得關愛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