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青網訊“之前,我區合肥市第38中學的那個小男生,因為在桌操比賽中那種投入那種快樂的狀態,一下子就火爆網絡,還受到很多媒體關注。本不是多大的事,卻有這么高的關注,側面反映了‘雙減’開始有了成效”。3月10日下午,在合肥市瑤海區教育體育局教育科,副科長胡永輝指向隔壁合肥市第38中學,“無論是三點半課堂,還是課后服務,都是希望給學生們一個高質量的教育,讓他們能學有所獲、學有所樂”。
2021年,瑤海區創新舉措、聚力加力,把課后服務作為推進“雙減”政策落地的精準舉措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今年春季學期以來,該區所有學校全面采用“1+X+1”模式,為學生提供安全有序、健康向上、公益普惠、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搭建學生綜合素質廣闊平臺。
“早在2018年,我們就開始課后三點半的探索。從最初的試點到全覆蓋實施,全區一直著力強管理、提質量,特別是2021年以來,全區課后服務采用個性化課程與普惠托管相結合的方式,普惠托管實現了小學作業不回家、中學難題不回家,個性化課程融合‘五育并舉’,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胡永輝說,升級后的課后服務,學生不僅參與面更廣,選擇性也更多了。
目前,全區44所中小學(67個校區)全部開課,參加課后服務的學生達8.4211萬人,占學生總數的98.3%;參與課后服務的教職工5007人,占教職工總數的93.6%;可供學生選擇的個性化課程達到3818門,實現“活力三點半”課后服務工作全覆蓋。各校百花齊放,特色彰顯,活力教育魅力四射。
“‘雙減’不是簡單化的減,變革的核心指向是教學質量和課后服務質量‘雙提升’。”據瑤海區教體局教育科科長黃照亮介紹,目前該區通過關注時間、質量、成長三個維度來及時掌握課后服務的實施情況。其中,關注時間方面,通過問卷調查、致家長一封信等形式全面了解家長接送需求,依據家長需求分時段設置三點半課程,結合“十不得”規范要求,制訂全區中小學統一作息時間,將課后服務分為早托管、午餐托管、課后三點半、延時服務四個時間段,滿足家長多樣需求。質量方面,普惠托管時間里著重解決作業問題、個性化課程時間,創設性開展“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紅色教育”等每月主題活動,鼓勵教師開發“教師課程”,鼓勵機構主推“特色課程”,形成一批區域課后服務精品課程。據上學期課后服務質量問卷反饋,全區課后服務家長滿意度達到95%以上。
合肥市螺崗小學的學生們在課后服務中和老師一起學習趣味編織
合肥市少兒藝術學校的學生們在課后服務中練習室內韻律操
所有教育改革最終指向的是成長。在配套改革中,該區不斷完善學生成長評價體系,開設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等綜合素質拓展類活動,進一步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特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實現從單純“育分”向全面“育人”轉變。考慮到教師的實際需求,該區率先探索彈性上下班制度,按午餐工程標準給予教師補助,在校本培訓中探索課后服務課程開發,培養“一專多能”型教師,助推教師專業化成長。同時,不斷完善家校協同機制,通過線上線下交流等方式,宣傳“雙減”政策,全區近40名家長志愿者參與課后服務,家校協同為孩子成長保駕護航。
“下一步,課后服務的質量提升將是我們工作的重點。學校不能只看不管,課后服務機構也不再是只把課時完成,我們希望學生留在學校是覺得留下來很有用、很開心,而不是政策留人。”黃照亮說,鑒于此,全區將通過“五步管理法”加強對課程的全鏈條閉環管理,保障課后服務的高質量。第一步是“選”,通過系統論證,把真正質量高且符合學校實際的課程納入課后服務清單,而不是不加選擇地照單全收。第二步是“知”,面向學生、家委會兩個群體組織課后服務課程專題發布會。讓家長對課后服務的設置、安排有具體的知曉,讓學生提前體驗課程,通過“親密接觸”加深對每門課程的了解。第三步是“驗”,在開課第二周,面向全體家長開放,邀請家長走進校園,近距離了解每門課程的授課情況和學生的學習狀態,以促進課后服務課程質量不斷改進。第四步是“查”,學校以教學進度安排、授課質量、學生參與等為主要考察內容,每日、每周進行實時監測與總結,及時將相應問題反饋給授課教師,并進行常態化巡課記錄。第五步是“評”,在一個周期課程結束時,家委會、學校和相關機構組成三方考核小組對課程進行結果性展評,確保每一名學生都學有所獲。“爭取通過這五步,真正打造出既有活力、又有溫度的課后服務,讓學生有幸福感、家長有獲得感、教師有成就感。”黃照亮說。
□本報記者 程榕娟
通訊員 徐小波 蔣娟娟
實習生 周子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