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記者從黃山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2年,市生態環境局將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抓手,以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優為核心,扎實做好全市生態環境工作。
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市推行“環境影響區域評估+環境標準”改革,建立“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積極推進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雙招雙引”工作,做好項目招引和落地要素保障。持續推進重點行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創新試點。
推進大氣、水、土壤防治保護。大氣方面,我市將建成全域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監控精細化管理項目。推進徽州區、歙縣化工園區重點企業VOCs深度治理,開展家具制造、木材加工等涉氣產業排查治理,加快歙縣循環經濟園區智能化監管項目建設。推進柴油貨車OBD系統項目建設,持續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摸排登記、抽測執法,逐步完善“天地車人”一體化機動車監管體系。抓好秸稈禁燒、煙花爆竹禁限放管控,加大施工工地精細化管控,聯合開展專項督查。(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強化噪聲污染防治,全面完成市、縣功能區劃定和優化調整。水方面,強化入河排污口監管,規范新設及停用排污口審批,完成新安江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項目建設。加強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和兩個化工園區重點企業監督管理,按季調度園區集中污水治理設施運行情況。組織實施豐樂河下游1-10號溝區域全域水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項目。進一步完善農村“千噸萬人”及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建設。開展農村污水治理PPP項目(一期)驗收、運維績效考核,出臺全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維管理辦法。如期完成祁門縣、黃山區飲用水源地自動監測站建設,全市縣級以上飲用水源地在線監測聯網實現全覆蓋。土壤方面,開展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控行動,督促指導3個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貯存轉運試點項目和福昌醫療危險廢物處置中心易地重建項目建設。組織開展打擊跨省非法轉移傾倒危險廢物行動,開展危險廢物移動端信息化試點工作。強化固體廢物、白色污染、新污染物治理,加強尾礦庫污染防治,做好輻射安全管理等工作。持續開展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做好地下水環境質量監測。
推進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扎實有序推進太平湖典型案例后續整改,常態化開展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和督察整改問題“回頭看”。實行環境信訪事項清單化、閉環式管理,減存量、降重訪、控增量,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
積極開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修改完善“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專項規劃和低碳城市試點實施方案,配合制定碳達峰實施方案。推動黃山風景區、西遞、宏村等開展“零碳”景區試點。
多措并舉強化生態保護監管。支持黟縣、歙縣開展“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工作。啟動新安江、閶江流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探索建立生物多樣性監測監控體系。推進自然保護地問題整改。全面推行環境專項監督長制建設,健全完善環境信用評價和生態賠償制度,以“應賠盡賠”標準推進生態損害賠償。
李曉潔 實習生 王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