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青網訊 “請各位居民保持一米線以上距離,按照腳下線路排隊……”這樣的話,合肥市包河區城管局下沉干部王鈺和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青年志愿者王其利每天要喊上百遍。
連日來,基層的疫情防控壓力增大,但社區里應勢增加了很多“斜杠青年”(追求職業身份多元生活人群)。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的是主動請纓下沉社區參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務的年輕干部,有的來自轄區企業。在抗擊疫情的當下,他們毅然化身為包河區常青街道金寨南路社區抗疫黨團先鋒隊的青年戰士,與社區網格員一起,卡口執勤、政策宣講、核酸檢測、疫苗接種、物資配送……事無巨細,成為社區抗疫必不可少的一支“生力軍”。
為方便社區居民就近開展核酸檢測、排除風險,常青街道在轄區啟動第一批“10+1”核酸檢測點,在金寨南路社區臨時核酸檢測采樣點,醒目的“紅馬甲”在等待的人群中來回穿梭,從檢測體溫、查驗安康碼、維持現場秩序,到協助居民填寫檢測資料、協助醫護人員開展核酸檢測,抗“疫”黨團先鋒隊用實際行動彰顯擔當。
在檢碼的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工作量是花在了幫助老年人的信息錄入上。“我們遇到很多老年人沒有智能手機,需要拿出自己的手機一個一個地幫他們登記,現在我的皖事通里面已經有一大堆人的賬號了。”青年志愿者張小波說。
劉露是包河區交警大隊南站中隊的一名青年干警,連日來他都是提前高效完成了本職工作后,迅速投入社區開展核酸摸排志愿服務,對轄區企業、居民小區進行編號管理,建立社群,定期聯系企業、網格聯絡員,摸清企業員工數和小區單元居民數等信息,以便應對突發情況下,高效穩妥地進行全員核酸檢測。
□本報記者 丁亞東
通訊員 史先揚 楊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