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青網訊 自實施“雙減”政策以來,安慶市宜秀區結合區情實際多措并舉扎實做好全區中小學課后延時服務工作,各校均制定“一校一案”,因地制宜開展特色課后服務。目前義務教育階段35所學校學生參與率達96%,實現了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學生愿留盡留全覆蓋。
“宜秀探索”之一:
著力作業負擔“減”下來
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是宜秀區落實“雙減”政策的重要落腳點之一。為此,該區教研室對全區中小學校每日作業總量進行調控,組織學校指導教師根據學情布置作業,保證學生所有學科作業完成時間不得超過90分鐘。同時要求教師認真批改作業,及時做好反饋,切實減輕師生負擔,真正落實“雙減”政策。在宜秀區楊橋中心學校本部,學校在每間教室黑板上設置了作業布置欄,科任教師在布置作業后,將作業預計用時一并在下方注明。作業布置欄設置,讓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統籌協調,做到總量不超標,確保學生在校內完成作業。這既提升了學生的作業效率,又保證了學生的睡眠時間,實現提質增效的目標。宜秀區實驗小學設立每星期三為“無書面作業日”。設立“無書面作業日”,不代表學校、教師就對學生放任不管,讓孩子們無所事事,而是提倡家長與孩子一起運動、做家務、聊天,拉近親子關系,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大龍山初中、五橫中心小學等學校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體現學段教學要求,尊重個別差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適合的課程,按照多元分層原則,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積極探索分層作業布置,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系統設計符合學生作業能力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開展個性化作業,減輕學生作業負擔,不僅保障了孩子的睡眠時間,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家長對孩子學習的焦慮。“以前,學校布置的作業比較多,孩子寫到很晚才能休息,沒辦法,我們家長就將有些查資料的作業待勞了。現在好多了,孩子大部分作業在學校都完成了,回來后可以跳跳繩,和我們打打羽毛球。我們很欣慰看到孩子身上有了學生時代該有的活力!”來自吳嘴社區的學生家長查某道出了所有學生家長的心聲。
“宜秀探索”之二:
嘗試精彩活動“辦”起來
宜秀區中小學校堅持德育為先、全面發展,根據培養學生思想品格、核心素養和各科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依照不同年級學生水平和學校整體課程設置,系統整合拓展性課程和各類專題教育活動,制定課后服務課程規劃,開發主題式、菜單化課后服務課程,供學生自愿選擇。在活動安排方面,綜合利用各類教室、體育運動場館、圖書館等教育教學空間資源,充分利用各類教師的業余愛好、特長,設計各類創意活動,帶領學生開展各種社會實踐、體育游戲、勞動實踐、安全實訓、急救實操等“玩中學”“做中學”活動。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索、學習、比賽、游戲,促進師生結伴成長。羅嶺中心學校的廚藝社團自開展“今天我掌勺”活動以來,學生熱情非常高,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到廚藝課堂活動中來,大家在學習簡單的家庭美食制作方法的同時,還在春節和“三八節”等節日期間為父母長輩獻上一道菜,表達感恩之情。廚藝社團指導學生掌握了基本的烹飪方法,引導他們找到了合適的情感表達方式。月形小學、大龍山中心小學等學校紛紛利用四點半課堂開設藝體類、文學類、勞動實踐等興趣課程供學生選擇學習,還創新地方課程,開展“3+X”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舉辦藝術節、體育節、數學節、紅歌會等活動,不斷豐富校園文化。
“通過參加校園文化藝術節,使我們感受到了校園生活的無限美好,逐漸愛上了白澤湖中學豐富的校園文化和充滿藝術氣息的校園。今天我以白澤湖中學為榮,三年后白澤湖中學將以我為傲!”白澤湖中學高一學生方金玉在校園演講比賽中自豪地說道。
“宜秀探索”之三:
力爭課后服務“趣”味濃
定期組織開展優秀社團活動評選與展示交流活動,搭建平臺展示學生才藝,進行評比頒獎,提高活動的趣味性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宜秀區實驗小學邀請大學武術教授等名家進校園,參與社團教學;作為安慶師大黃梅戲藝術學院教學實踐基地,朝陽路小學統籌安排“請進來”和“走出去”,邀請戲曲專業教師到校輔導戲曲社團學生唱腔和身段表演,組織學生走進專業演員練功房、藝術劇院,近距離感受戲曲演員“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艱辛與執著和戲曲舞臺藝術的魅力,增進學生對戲曲藝術的深入了解,培養忠實觀眾和戲曲愛好者。羅嶺鎮林春小學開展學農助農實踐,利用課后輔導時間組織學生走進菊花種植基地,賞菊品性高潔,超凡脫俗之品格,感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恬淡閑適的自然之妙,同時,通過勞動教育也收獲了豐收的喜悅。大楓實驗學校等紛紛通過外出比賽、游學、幫助學生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培養愛好,滿足個性化發展需求。
“讓孩子們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感受到科學的趣味性,樂于去探求科學的奧秘,為將來探尋科學的世界而打下良好的基礎。”葉祠小學篤正氣象社團的指導教師張冬梅表示,要做好兒童學科學的引路人,引導學生去探索,學習怎樣去獲得答案,通過學生自身的生活去培養對科學的興趣。
“宜秀探索”之四:
保障教學質量“提”上去
堅持教育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第一生命線,宜秀區中小學校通過加強備課管理,抓緊課堂監控,注重作業布置與批改管理抓,好課后輔導與階段測查等措施,規范學習常規,養成良好的學習慣,做好“增”的文章,提高’減’的效果,讓學生在“減”負擔的同時“漲”知識、“漲”興趣、“漲”能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羅嶺初中、楊橋初中等學校堅持打造高效課堂,實施“釋疑式”、“交流式”課堂教學模式,圍繞“三維目標”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法指導,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采取多種形式,放手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讓課堂充滿勃勃生機。大龍山初中等學校注重教研活動規范化,設立“教研活動日”每周安排專門時間,開展公開課、同課異構等教研專題活動并形成制度化。白澤湖中學和五橫初中等學校注重學生的作業批改和課后輔導,做到作業批改及時,評語清楚,合理評價,同時要求教師做好作業批閱記錄,及時反饋,及時矯止,突出對學優生學困生的輔導,加強學法指導,措施到位有力。
“通過完善教師評價制度,我們將參加課后服務課程建設與教學成果作為教職工績效考核和評職評優的重要參考,確保‘雙減’不會減教學質量。”羅嶺初中校長江仁榮表示,該校充分利用課后服務時間,堅持抓教育教學質量不放松,提升學生核心素養,辦社會滿意的學校,努力讓學生開心、家長放心。
新春伊始,區教體局要求各校提前謀劃“第一時間”實施課后服務,追求“最優質量”,豐富社團活動。羅嶺中心學校新增的廚藝社團、大龍山初中增設街舞社團、楊橋中心學校足球社團招新等活動如期開展,讓德智體美勞教育與課后服務融合、讓五育并舉和“五項管理”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宜秀區中小學校課后服務要著重開發自主學習、德育活動、文體藝術、科普實踐、人文閱讀等五類課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和學習、生活習慣;培養學生的體藝特長,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積極的生活態度和高雅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不斷提升人文素養,豐富人文底蘊,厚植人文情懷,增強文化自信的目的。在形成實施課后服務育人成效反饋制度后,各級學校要將學生課后成長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成長檔案,全面記錄學生課程選擇、興趣特長、潛能表現等情況,每學期向家長反饋,提出專業化建議。”宜秀區教體工委書記、教體局局長朱華兵在全區教育“雙減”工作推進會上如是要求。
通訊員 方志慶 安徽青年報 安青網記者 韋玉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