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固鎮縣站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以滿足群眾殯葬需求為導向,從整治違法違規殯葬設施、建設公益性公墓等方面入手,破立并舉,著力解決殯葬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推進綠色殯葬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得益于將公益性公墓建設列入民生十件實事之一,破立并舉、建管并重,目前,固鎮縣已實現城鄉公益性公墓全覆蓋。
破立并舉
向陋習說“不”,讓親情延續
固鎮縣相繼出臺一系列文件,按照“先明后暗、先大后小、先官后民、先自后強”的原則,實施分類整治,著重整治住宅式、硬化大墓、超標準大墓等,并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為統籌做好整治違法違規殯葬設施工作,縣考核督查中心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整治督查工作。縣驗收工作組對整治結束的鄉鎮隨機抽取20%-30%比例進行驗收,對不合格的鄉鎮下發整改通知書,全縣通報并限期整改,整改結束后再進行二次驗收。
“對當事人自行拆除并將骨灰安葬到公益性公墓的,各鄉鎮按購墓費用總額的20%予以補助。”固鎮縣民政局養老服務和社會事務股負責人陳燕介紹。
與此同時,該縣選擇殯葬改革基礎較好的鄉鎮,發揮典型示范作用;發揮媒體正向引導和輿論監督作用,宣傳先進典型,特別是讓部分自拆戶通過縣融媒體中心進行現身說法;各鄉鎮發揮村(居)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紅白理事會、“一組一會”作用等多種舉措,及時化解整治中出現的矛盾。目前,全縣11個鄉鎮違規殯葬設施全部拆除。
為更好地保障群眾“逝有所安”需求,節約土地資源,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基本殯葬服務均等化,該縣還將公益性公墓建設列入民生十件實事之一。
建管并重
三分建七分管,不走彎路回頭路
走進湖溝鎮生態陵園,松柏、石楠、蘇鐵等,靜靜成排,綠意盎然,樹葬、壁葬、草坪葬、花壇葬等,依次排開,莊嚴肅穆。
“目前,生態陵園一期投入資金五十余萬元,可建墓穴1200個,骨灰寄存穴位700個,配置了焚燒池、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園內綠化率95%。”湖溝鎮黨委書記程強介紹,全鎮28個村居全部建有村級公益性公墓,是全縣唯一一個實現村居公益性公墓全覆蓋的鄉鎮。
湖溝鎮生態陵園花壇葬區。
在破解公墓建設用地難題上,該縣采取新建、老公墓改造擴建、集體廢舊房屋改造、相近幾個村聯建等舉措,基本解決了村級公益性公墓建設用地問題。資金上,則采用縣級財政獎補一點、鄉鎮財政投入一點、村級自身籌集一點、掛職干部向所在單位爭取一點、縣直單位向聯系村支持一點、民政部門撥付一點的辦法,先后投入公益性公墓建設資金三千多萬元。
陳燕表示,公益性公墓雖是一件利民好事,但還要綜合考慮民風習俗、地勢條件、群眾認可等因素,在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基礎上確定建設地點、在入墓安葬上堅持黨員干部和親屬帶頭引導、在價格確定上堅持公益屬性,由縣物價部門合理定價,在安葬激勵政策制定上盡量向困難群眾和率先安葬公墓的群眾傾斜。目前,全縣城鄉公益性公墓實現全覆蓋。
“三分建、七分管”,建管并重對公益性公墓持續良性運轉至關重要。
該縣將村級公益性公墓建設列為縣級民生工程,納入縣政府年度目標考核,健全公墓各項管理制度。每個公墓至少安排公益性崗位管理人員1名,負責墓地的維護、安全、登記、清掃等日常管理工作。
“現在全縣建成4個節地生態安葬示范陵園,力爭在5年內全縣每個鄉鎮建設1個節地生態安葬陵園,最大限度降低硬化面積,節地生態安葬率達100%。”固鎮縣民政局副局長封金鵬表示,在建設農村公益性公墓的同時,我們加快城市公益性骨灰安葬設施建設力度,目前,投資1億元、建筑面積18913平方米的殯儀館和城市公益性骨灰堂項目嚴格按照質量標準和施工節點有序推進,預計年底即可投入使用。
蚌埠新聞網記者 龐貴軍 文/圖
關鍵詞: 建設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