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開展全國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試點工作以來,團六安市裕安區委不斷深化團教協作,在學校領域探索規范團員發展、教育管理有效措施,出臺了《裕安區中學積分入團工作實施意見》,目前區內50余所中學扎實開展相關工作。
一是入團標準趨向科學。改變以往偏重學生學習成績和班主任評價意見的團員發展模式,更加注重政治素質和校內外各項實踐表現,綜合設置了理想信念、道德品質、學業水平、社會實踐、志愿服務、貢獻積分六類入團積極分子階段積分項目,以輔導員、校團委組織、實踐基地共同認定的積分情況作為依據。自《實施意見》印發以來,區內各校積極部署,及時召開“積分入團”培訓會議,面向全體學生詳細講解積分規則,將爭取入團的主動權交到全體學生手中,激發了學生入團積極性與光榮感。
二是入團程序更加規范。改變以往等額確定入團積極分子和團的發展對象模式,各校均能擴大發展團員工作面,根據積分排名,擇優確定入團積極分子評議人選,并經班級民主評議推優,推選出不少于團的發展對象名額1.5-2倍的入團積極分子人選。經審核認定的入團積極分子再進行第二階段的必修分值積分,參加團課學習,接受培養人的教育培養與考察,積極參加團學活動,達標后再擇優進行民主評議,推選出團的發展對象。
三是全團帶隊得到落實。各中學從為黨育人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在落實全面建隊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團、隊工作的銜接,逐步形成全團帶隊的良好局面。對應積分入團工作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各校在設置團校課程上,均能分類分層制定入團積極分子、團員、團干課程計劃,并擴大團課覆蓋面,將高年級少先隊員納入團課培訓范圍,對少先隊員進行共青團的基礎知識及團的光榮歷史教育等,盡早培養少先隊員對共青團的了解與向往,注重從優秀少先隊員中發展團員。
四是團隊共興逐步構建。在積分入團體系中,加大入團積分中的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權重,結合實踐育人工作體系,中學生團員廣泛開展到社區(村居)報到活動,少先隊全面拓展校外少工委建設,團員、隊員攜手深入社區(村居)開展助力文明城市創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宣傳等工作,共同參與、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組織實踐活動時統一主題,配合協作,共青團發揮突擊隊的模范作用,少先隊彰顯預備隊的蓬勃朝氣,互補互促,逐漸形成團、隊一體化的組織、實踐育人體系。(蔣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