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縣教育局黨委深入學習貫徹省委“一改兩為”會議精神,以“優化服務樹形象,滿意教育當先鋒”黨建品牌創建為抓手,聚焦基層學校短板弱項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創新方式方法,力求工作實效。尤其在深化學校教研上持續發力,大膽變革,有效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順應學校需要,做實服務教研。教育局黨委圍繞“硬化工作紀律,提升機關效能”品牌創建目標,把“深入一線、服務基層”作為基本要求,組織全體教研人員分成四個調研組,分別到全縣四個教研片區開展調研工作,就當前“雙減”背景下如何發揮教研的服務功能、教研工作如何提質增效等問題聽取意見、交流探討。同時印制了“教研服務訂單”,各學校根據本校實際提出教研指導需求。調研中形成了調研報告4份,搜集到學校需求的學科類教研服務信息12條。望江縣教研室做到“有求必應”,針對學校提出的“個別學科教學比較薄弱”“青年教師課堂有待改進”“畢業班復習課教學怎樣更加有效”等,本期共安排服務性送教活動8次,送教課18節,更好地滿足了學校需求。
豐富活動載體,做好特色教研。以實踐為主線、以問題為導向的主題式聯合教研是當前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最為廣大教師歡迎和接受。為此,望江縣教育局黨委堅持問題導向,變被動參與為主動策劃,要求教研室積極創新服務方式,為教師專業成長搭建互學、互促的平臺,打造培育符合縣域實際的特色教研:“需求式”教研服務。針對全縣小學段思政課專業專任教師少,學校思政課教學、思政教育都是兼任教師在做。如何發揮思政兼職教師的作用,開展大思政教育?望江縣教研室根據局黨委思政課改革創新工作方案明確的目標任務,決定分片區開展思政課優秀課例展示評比活動,讓不同學校的思政課教師集中開展優質思政課展評,讓優質課例資源共享互學、相互啟發;讓思政教師在實踐中切磋教藝,共同提升。“沉入式”教研服務。為加強高三教學工作指導,望江縣教育局組建高三教學(備課)指導組,針對高三教學緊張的現狀,縣教研室教研員和指導組成員采取“沉入式”教研策略,通過深入一線課堂來提升教研的服務品質。學科教研員與一線老師一起交流,共同就復習教學的困惑、問題,深入剖析,并與聽課教師長時間聯系,跟蹤服務。去冬今春,望江縣教研室組織學科教研員進入高三課堂隨堂聽課兩個輪次,共計聽課150余節,與授課老師一起開展大、中、小教研會議數十次。這種教研方式不講排場,不拘形式,真正體現了“走進課堂送教研”的服務意識。“引領式”教研服務。為了適應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的需求,在望江縣教育局的統一安排下,縣教研室與縣教師進修學校聯合開展“請進來”教研服務活動。邀請外地一線各學科專家來學校上學科示范課,全縣高中學校同學科同年級老師聽課、評課。然后又安排本縣各高中學校一線骨干教師上研究課,請外地專家進行點評指導。這樣的“引領式”教研服務。通過專家“請進來”,開展零距離交流指導,讓教師教學能力了得到提升。“專題式”教研服務。學期初,望江縣教研室強化主體意識,深化教研內容,出臺了微專題研究實施意見。針對學科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將問題梳理成一個個小專題,把教師的眼光引向自身,引向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關注自己,審視自己,研究“真”問題,消解教師在研究中的畏懼心理和功利意識。在研究中,縣教研室幫助老師們梳理專題,確定專題,再根據老師們自我確定的研究微專題,跟蹤服務,引導老師們將專題研究走向深處。
強化區域協同,創新片區教研。望江縣教育局黨委聚焦“深化教育民生,助力鄉村振興”品牌創建載體,創新片區教研新模式,整體推進縣域基礎教育改革,不斷探索新形勢下城鄉教學教研新途徑、新方法,致力于全面推進全縣教育協調、均衡發展,更好地促進教育公平,助力鄉村教育振興。全縣根據地域共劃分為四個教研片區,縣教研室將所有教研員分別劃分到各片區作為教研聯系人和工作服務者,每學期每個片區至少開展2次以上教研活動。活動有主題,有實施方案,有操作過程。本年度安排片區思政優質展評和名教教師送教到片區活動,區內教師積極參與,讓片區教研活動奏響教研的協作曲。
優化服務品質,創建教研品牌。望江縣教育局始終圍繞“4個一”目標,優化服務,創新方式,打造教研品牌:一是把口號唱響——以研立校,以研興教,以研強師。二是把品牌擦亮——優化服務樹形象,滿意教育當先鋒。服務一線,提質量效。三是把服務做強——服務學生、服務教師、服務學校、服務教育管理決策。四是把舉措做實——開展常規教研工作,做好“家常菜”;深化專題教研工作,做好“特色菜”;推進“雙減”教育服務,做好“綠色菜”;注重教師專業成長,做好“暖心菜”。剛剛過去的三月份,教研室組織學科骨干教師到民辦長江學校送教服務活動;組織學科指導組到皖江中等專業學校服務和指導技能大賽;組織名師送教,到全縣各片區服務片區教研;組織開展師徒結對、青藍工程、黨員上課、骨干教師示范等形式,服務教師的專業成長。2021年,全縣老師在縣教研室的服務和指導下,參加縣級以上教學教研獲省級獎11人次,獲市級一等獎58人次、二等獎獎187人次、三等獎253人次。可以說,轉變角色,優化服務,提升了教研的效益,逐步形成了服務型教研品牌。(寧中結 韓吉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