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給青年提供廣闊的鍛煉平臺,滁州共青團創新載體舉措,選聘滁州籍在校大學生擔任基層團干部,大力開展“返家鄉”社會實踐,增強大學生群體對家鄉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安青網訊搭建實踐鍛煉平臺,當好黨政儲備人才“孵化器”;搭建就業服務平臺,做好青年人生起航“助推器”;搭建創新創業平臺,點燃青年成就夢想“催化劑”;搭建駐外聯絡平臺,匯聚助推滁州發展“新合力”;搭建聯誼交友平臺,幫助青年人才擴大“朋友圈”……今年以來,團滁州市委堅持外引內聯,積極搭建“五大平臺”,瞄準需求搭臺子,打造集聚青年人才“強磁場”,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青年人才發展,努力為全市招才引智“質量突破年”做出應有貢獻。
搭建實踐鍛煉平臺,當好黨政儲備人才“孵化器”
為給青年提供廣闊的鍛煉平臺,滁州共青團創新載體舉措,選聘滁州籍在校大學生擔任基層團干部,大力開展“返家鄉”社會實踐,增強大學生群體對家鄉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選拔280名滁州籍在校大學生兼任鄉鎮(街道)團(工)委副書記,進一步拓寬基層團干部來源渠道的同時,讓青年學子在基層一線得到鍛煉成長。重點摸排“985”“211”和“雙一流”大學滁州籍在校學生,建立滁州籍優秀大學生信息庫,建立在外學子與家鄉聯系的制度化渠道。目前已摸排優秀大學生1442名,其中在讀碩士研究生133名、在讀博士研究生10名。
搭建就業服務平臺,做好青年人生起航“助推器”
就業問題關系著青年能否在城市立足,為暢通青年就業渠道,團市委積極實施“青春起航”青年就業服務專項行動,先后組織50余家企業深入南譙區龍蟠街道和來安縣三城鎮、汊河鎮等地“送崗下鄉”,讓青年實現“家門口就業”。寒假期間,開展“智匯滁州·‘鏈’上家鄉”大學生走進“八大產業鏈”實踐活動,組織210多名高校學子走進20多家企業學習實踐,了解企業用工環境,現場對接崗位需求。完善青年就業服務鏈,聯合市人社局評選85名青年崗位能手,不僅幫助待業青年實現就業,更注重促進青年職工崗位成長,為高質量發展提供高素質青年人才。
搭建創新創業平臺,點燃青年成就夢想“催化劑”
為優化青年創新創業環境,團市委發揮市青聯、市青企協聯絡優勢,定期組織滁州青年企業家與長三角地區優秀青年企業家互動交流,舉辦“凝聚青年力量,優化營商環境”青年企業家沙龍,攜手青年企業家共同成長。并在滁州城市職業學院舉辦“創辦你的企業”培訓班,引導大學生增強創業意識,提升創業能力,投身創業實踐。3月中旬,舉辦“菁英游子·燕歸滁州”大學生返鄉創業大賽,評選8個大學生返鄉創業示范基地(園),鼓勵青年在投身農村振興中實現人生夢想,為家鄉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搭建駐外聯絡平臺,匯聚助推滁州發展“新合力”
考慮到分散在外地的滁州青年也是城市發展的一股潛在的重要力量,團市委研究制定《滁州市駐外青年人才工作站運行辦法(試行)》,積極推動駐外青年人才工作站建設,力爭將工作站打造成為發現、引進、服務全球優秀青年人才的“前哨”和“驛站”,讓各地青年人才及時了解滁州人才新政,匯聚各方精英,引進優質項目,推動滁州經濟社會發展。
目前,已建立駐上海、北京2個青年人才工作站,與北京大學助理教授、博士吳文等近40名優秀在外青年建立常態化聯系,并通過他們聯系更多優秀青年人才。2022年,計劃建成不少于5個駐外青年工作站。
搭建聯誼交友平臺,幫助青年人才擴大“朋友圈”
打造適合青年學習、生活的城市,交友需求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為此,團市委分層分類、精準施策,聚焦不同青年群體需求定制不同活動,謀劃實施“青春悅+”青年人才交流系列活動,用實打實的服務留住青年。2022年以來,已先后開展“八大產業鏈”青年職工交友聯誼專場活動、“悅讀·書有慧”讀書交流、“悅游·行春暉”義務植樹等一系列主題交友聯誼活動,吸引240多名機關、企事業單位青年參與其中,通過幫助他們創造相識機會,找到人生伴侶,促進他們在滁安家立業。
(本網記者 程榕娟 通訊員 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