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起,宣城市社會福利中心實施封閉管理,執行一線工作人員等服務人員堅守崗位不換班制度。從那天開始,中心老齡公寓總值班班長劉美云和她的同事們開始了封院生活。期間,她在日記上記錄下日常點滴。
一本情真意切的日記
這是一本再普通不過的黑色封皮筆記本,本是劉美云的工作記錄本,在封閉工作期間,也成了劉美云的日記本。“寫日記是為了記錄下這段特殊難忘的經歷,等多少年后再翻出來看,肯定會特別有感觸!”
記者翻開日記本,滿滿二十多頁的記錄,字跡清秀、工整,言語樸實真摯。“2022.4.3,晴,星期日。不知不覺在院里已堅守18天了,今天上午我們組織長輩們開展文娛活動,爺爺奶奶們玩得都很開心,看到爺爺奶奶臉上的笑容,我們再累也是值得的。”“2022.4.5,陰轉多云,星期二。今天是我在院的第20天,今天的計劃是幫爺爺奶奶們理發、刮胡須。今天一上班,我和小聶就從康福樓康八班開始,為需要剪發的長輩們剪發,下午又為健壽居的爺爺奶奶們剪發。一天的工作忙碌而充實,我很欣慰,之前學的‘手藝’今天還能派上用場。”
這次的封閉管理讓時間變得格外漫長,回不了家、無法外出,劉美云決定在工作間隙記錄生活。她提醒自己,無論環境如何變化,都要堅守初心,并通過寫日記的形式,梳理工作中的點點滴滴。
一位年輕的“老班長”
說劉美云年輕,是因為她是1980年出生,是個“80后”;說她“老”,是因為她在市社會福利中心已經工作12個年頭了。
對于照顧老人,劉美云頗有心得。除了照顧老人的日常起居,心理疏導、情感安撫也特別重要,特別是疫情期間,有的老人因活動受到限制,與家屬聯系變少,會產生煩躁易怒情緒,或感到孤獨寂寞,劉美云覺得更要多陪老人聊天,帶領老人唱歌跳舞。
“有的老人年紀大了,再加上可能患有一些老年疾病,無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在護理時,可能會突然打你一拳或是罵你;有的老人會因一點小事鬧著不肯吃飯,我們得像哄小孩一樣哄著他們;還有的老人半夜睡不著,我就陪他們聊聊天,在走廊散散步。”劉美云說。
老人們情緒起伏不定,劉美云也時常想家人。“上回見兒子還是3月6日。”說起兒子,一直微笑的劉美云眼眶微微泛了紅,“兒子高一了,學習很緊張,我總覺得有些虧欠。兒子需要我,但這里的老人也需要我。沒辦法,只能委托家人幫忙照顧兒子。”
“劉班長認真負責、兢兢業業,對我們老人不知道多和藹可親!這次疫情封閉管理20多天,她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怕我們孤獨,經常過來給我們講笑話、聊聊天。”因老人的生活區實施封閉管理,記者從內部工作人員傳來的視頻中看到,兩位精神矍鑠的老人聊起劉美云,對她贊不絕口。
一群無私的守護者
據市社會福利中心副主任余權珍介紹,中心內設有市老齡公寓、市社會福利院、市孤殘兒童福利院、市精神衛生社會福利院,目前封閉在院的各類服務對象共320人,共有封閉在院工作人員80人,其中有65名一線工作人員從3月18日起堅持封閉在院未換崗。
他們的工作沒有轟轟烈烈,也沒有豪言壯志,有的只是在自己平凡崗位上的默默堅守。
“真希望這無情的疫情早日散去,院里的爺爺奶奶們可以與自己的家人相見,而我也能夠給我的兒子一個擁抱,愿四月的每一天都是春暖花開......”這是劉美云4月2日日記中的一段話,也是她最誠摯的期盼。
全媒體記者 張蓉 侯國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