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以來,在六安市金安區翁墩鄉防疫一線,除了廣大醫護人員、黨員干部、青年志愿者等挺身而出沖在最前頭,還有一個特殊群體——脫貧戶,他們主動請纓,披上紅色“戰服”,奔赴抗“疫”一線,用實際行動踐行“脫貧不忘感黨恩”的誓言。
身穿紅馬甲的“守門員”
翁墩鄉汪墩村疫情防控檢測點,連日來總可以看到一位老年人,穿著紅馬甲,值守在檢測點上,遇到過往行人和車輛需要通過,他第一個站起來,“兩碼”查驗、登記。
“老鮑,我你都不認識了,咱倆平時關系那么好,你讓我過去,我去買盒煙。”一位希望過卡的昔日老友說。
“那哪行,沒有特殊情況,沒有通行證,一律不準通行,現在是關鍵時候,不是緊要事,你就忍忍。”鄉親們口中的“老鮑”,曾是汪墩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鮑家明,通過自身努力,2015年光榮脫貧。發生疫情以來,鮑家明第一時間向村里報名成為志愿者,參加卡點值班值守,以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守好翁墩鄉的南大門。
戴著紅帽子的“安保員”
“這些年,黨和政府給了我很多幫助,在疫情面前,我只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報政府和社會。”4月10日,剛結束當天卡點值班的李傳好面對記者采訪,淡然地說。
李傳好是翁墩鄉四清橋村脫貧戶,70多歲,妻子精神殘疾二級,享受殘疾人補貼、光伏、公益性崗位、藥費補貼等政策,2017年脫貧。
“大家都不要擠在一起、排好隊、戴好口罩,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準備好身份證或預登記碼。”從卡點值班去村部做核酸檢測,李傳好主動參與維護現場秩序的工作,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背,他卻笑著說:“我穿著紅馬甲,是志愿者,到哪都要參與防疫。”
拿著紅喇叭的“宣傳員”
“請各位村民不要串門、不要聚集、勤通風、勤洗手、出門戴口罩......”這些天,在翁墩鄉孔樹村有一位拿著小喇叭的志愿者,正在向群眾宣傳防疫常識,他就是孔樹村脫貧戶汪立道。
“老伴是一位智力殘疾人,為照顧她我不能外出務工。自從納入貧困戶以來孔樹村為解決就業問題,把我納入村輔助性崗位中。如果不是黨的政策好、沒有鄉村干部的幫扶,我想我這輩子也不會過上這么幸福的日子,能在這個非常時期出一份力,也是我對黨和政府做的力所能及的一點事。”汪立道說。
脫貧戶是黨委、政府關心幫扶的對象。但當疫情來襲時,他們不做旁觀者,爭做志愿者,以實際行動全力守護家鄉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回報黨和政府對脫貧戶的關懷。
劉亞 皖西日報融媒體記者 劉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