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的陶器、瓷器、銅錢等
日前,省文物考古所在合周高速公路壽縣(保義)至潁上(南照)段半崗鎮廟臺社區境內張郢莊的施工工地發現一個古墓群,共有7座墓葬,其中唐代墓葬1座、明清墓葬6座。
合周高速潁上段發現多處古墓葬
經專家挖掘,目前,墓葬里的文物已清理完畢,包括瓷器、陶器、鐵器、銀器及銅錢等20余件??脊艑<艺趯Τ鐾廖奈镞M行專業技術性保護和研究,初步認定為唐代和明清墓葬。
“張郢莊墓群中,唐代墓葬因年代久遠,磚石墓室出現坍塌,墓內物品受損?!睗}上縣文化旅游體育局文物管理所所長高晨修告訴記者,從墓葬隨葬品看,該墓葬應該是當時富裕人家的墓。另外幾座明清墓葬出土文物較少。
據悉,合周高速公路建設施工在潁上縣境內共涉及4個文物點,分別為半崗鎮廟臺社區張郢莊墓群,距離張郢莊墓群西南約100米處的廟臺遺址和潤河鎮陳樓村的北新莊墓群及位于耿棚鎮徐樓村大老莊墓群。因高速公路施工建設需要,省文物考古所專家將相繼對其他3處文物點進行挖掘。
發現古遺址,廟臺集歷史上或存在城市
“廟臺集歷史上是淮河上重要的碼頭之一,舟楫往來、商賈云集之地,船舶在這里裝卸貨物,船家在此補給生活物資,形成遠近聞名的碼頭集市?!卑雿忔倧R臺社區黨支部書記王傳武介紹,廟臺名字的由來,與當地歷史上“東王母”“西城隍”兩座廟有關。
難道廟臺集歷史上曾有城隍廟?在古代,只有城市才有資格建城隍廟,位于淮河岸邊的廟臺集怎么會有城隍廟呢?
據廟臺社區居民、現年78歲的王多明老人回憶,他小時候,西城隍廟還有一部分墻體存在,后來慢慢倒塌消失。上世紀50年代起,隨著治淮工程建設推進,城隍廟遺址被壓在壩子下面。2000年之后,淮河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建成后,淮河局部改道,淮河廟臺段成為不通航的河道,過往船舶不再經過廟臺集,廟臺集也隨之變得落寞。
目前,廟臺遺址正在考古發掘,受疫情影響,進展較慢。待廟臺遺址考古發掘完成后,將揭示遺址的年代、格局等信息,進而還原廟臺集歷史景象。
近年來潁上縣已出土文物132件
記者從潁上縣文化旅游體育局了解到,近年來,潁上縣已出土文物132件,其中一級文物1件,二級文物3件,三級文物45件,一般文物78件,未定級文物5件,均暫存于市博物館。
目前,潁上縣博物館正在施工建設,主體工程將于今年年底完工,此次發現的文物將對縣博物館的布展起到提質增量作用。
記者 方松高 通訊員 楊靜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