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落實“雙減”政策,加強對教學監督和深化教學常規管理。4月20
安青網訊 為進一步落實“雙減”政策,加強對教學監督和深化教學常規管理。4月20日,合肥市育新小學教導處組織各教研組長、備課組長進行了期中教學檢查。
分為常規檢查和特色作業展示兩部分。
常規檢查是對教師日常備課、作業批改等的檢查,各備課組長們在學科負責人的帶領下認真檢查,積極行動。各科教師們的作業批改和備課非常用心,二次批改顯示教師對作業的嚴格要求。
學科特色作業的展示。一到六年級的各科特色作業被精心貼在了特制的展板上,整齊地擺放在文化廣場上,色彩斑斕又精彩紛呈,吸引學生們駐足觀看,為校園增添一抹靚麗的風景線。
語文板塊兼顧趣味性和創新性的同時還呈現了濃濃的語文味。一年級語文特色作業非常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童趣滿滿,讓學生感覺做作業就像做游戲一樣愉快。“生字開花”“生字轉盤”“詞語馬戲團”......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二、三年級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古詩,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巧妙地運用圖畫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水墨一般的山間,配上那一抹抹粉紅,生動再現了一樹樹桃花競相開放、燦若云霞。春光無限,楊柳拂堤,細雨蒙蒙......正是古詩《清明》描繪的季節。五年級圍繞中國四大名著開展了整本書閱讀,經典劇場等活動,在此基礎上,學生帶著理解對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等以手抄報的形式展現自己的個性化閱讀感受。四、六年級根據教材編排的綜合性學習指導學生制作詩集。根據學生的學段特點,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形式,采用了跨學科教學,將詩詞朗誦、音樂、繪畫融為一體,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了學生敢說、會誦、加深記憶的良好效果。展出的詩集將他們優秀的風采很好地展現出來。
數學板塊充滿奇思妙想。一年級數學把數字畫出來,樹葉、彩筆都可以構成各種數字的彩色圖案,二年級數學“我是測量小能手”,用尺子測量生活中的長度,體會數學藏于生活;三年級數學的特色作業是數學小報,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生活中處處是數學,從年、月、日的知識到花朵生長的情況,都蘊含數學的奇思妙想;四年級數學是制作思維導圖,學生們把本章節的知識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現出來,既有對章節知識的概括,也有靈活運用數學的精彩;五年級數學找到生活中的圓,圓無處不在,精彩的圓充滿生活各個角落,孩子巧筆描畫,增加對數學知識的興趣;六年級數學也是思維導圖,高年級的學生對數學知識掌握更加精準,思維導圖的運用也更加熟練。
英語組老師們為深入貫徹落實“雙減”政策,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知識面,精心設計了各個年級的英語小報特色作業。每單元學習結束后,學生們根據學習主題,搜集信息,制作英語手抄報,既對知識進行了歸納總結,又有思維上的提升。英語小報增強了作業的自主性和層次性,學生在制作中不僅復習了所學知識,更培養了創新性、歸納性、邏輯性等方面的思維品質。在學生們的一雙雙巧手中,英語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
科學則以“種植鳳仙花和特色單元總結”為主題。“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以鳳仙花生長過程為主線,學生通過課上探究學習,進一步認識了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結構和重要作用;課下種植,親歷植物從種子萌發、子葉出土、長大、開花、結果、種子傳播、衰老和死亡的生命過程。隨著鳳仙花的生長變化,結合課上的探究學習,學生對生命的延續會有更多、更深刻的認知,意識到植物要努力適應環境讓種族壯大并繁衍下去。學生根據所學,把知識點通過思維導圖或手抄報的形式總結整理出來。每一幅作品不僅內容條理清晰、圖文結合,而且各有自己的風格。這樣的作業可以有效幫助學生進一步建構知識框架、加深理解。
美術組為豐富學生校園文化生活,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藝術氛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深入貫徹落實“雙減”政策,以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為內核,美育為載體,不斷探索創新美術作業途徑,開拓學生視野,提升學生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多彩的活動中體驗成長的快樂,推進“雙減”政策落地生根。在平時的實踐中美術老師們發現:孩子們的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是他們個性的體現,他們對藝術的多樣性與形式美也有了更多的感受與了解。所以此次將美術特色作業分類:素描、線描、國畫、卡通、彩鉛、色彩類。鼓勵學生大膽繪畫,逐步培養學生敢于想象、勤于思考和樂于創作的習慣,從作業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一幅幅精彩的作品,不僅展現了育新教師們潛心研究“雙減”政策,積極開展作業設計創新,讓減負提質更好地保駕護航教研。同時這些實踐性強的學科特色作業,一方面幫助學生在鞏固知識過程中鍛煉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動手操作、整理提煉,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領悟到所學知識的價值和重要性,增強了對學科學習的興趣和內生動力。
通訊員 郁子靜 吳雅雯 陳林 本網記者 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