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調研數據顯示,貓的數量已經超過了犬,成為國人飼養最多的寵物。“擼貓”成為一種風潮,年輕人紛紛晉升“鏟屎官”。
在安慶,以貓為主題的咖啡館、餐飲店,甚至美甲店應運而生,滿足了年輕人不用養貓就可以“擼貓”的“云養貓”需求。記者走訪了解到,看上去萌新的行業,實際上并不完全如想象中美好。
城區一家貓主題消費場所。
貓主題消費場所興起
在迎江區人民路附近的一家貓咖店內,布偶貓、加菲貓、銀漸層貓、英短藍貓等十幾只不同品種的貓,在貓咖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時刻準備“迎接”客人。當顧客在喝咖啡時,它們不時跳上桌子或者爬到顧客腿上親昵地展開“服務”。
在吾悅金街的一家美甲店內,幾只貓咪成了店鋪的亮點。年輕愛美的女性在貓咪的陪伴中完成一次美甲,讓少則一小時多則幾個小時的美甲過程變得不再乏味。
“雖然家里養了兩只貓,但還是喜歡參加各種貓主題的娛樂活動。”39歲的張靜是安慶一所中學的英語老師,她告訴記者,養貓可以讓她在工作之余得到治愈和放松。
“我和女兒都喜歡貓,之前去外地旅游會特意去找擼貓館,安慶現在也有不少貓主題的休閑場所,但有些場所的管理不夠好。”愛貓的張女士坦言,有些擼貓館或是貓咖里的貓看上去不太健康,比如有明顯的貓蘚,張女士認為照顧不好這些貓對于寵物本身和來消費的顧客都是不利的。
萌新行業需專業管理
迎江區東圍墻街附近,胡亞經營貓咖生意已有九年。她坦言,是因為愛貓才涉足貓咖行業,但這個行業并不如看上去那么美好。“這從學校周邊、街角巷尾不斷變化更替的貓咖店鋪招牌就可以看出。”
每天下午兩點,胡亞來到店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潔護理和喂養貓咪。正是如此,貓咖內環境整潔,雖有貓咪卻聞不到任何異味兒。
胡亞的貓咖內有個醒目的標牌,“不能私自擼貓,不準隨意喂貓”。胡亞說,招牌是用來提醒顧客的,顧客“擼貓”要經過她的同意,并在她指導下才能與貓接觸。嚴格管理,是她的貓咖能長久經營的關鍵。
貓咖如果管理不善,首先產生的是餐飲衛生問題。“有些客人接觸貓之前不洗手,接觸后也不清潔消毒就直接拿吃的,會有衛生隱患。”胡亞說,她會要求進店的顧客與貓接觸前后都要清潔和消毒雙手。
其次就是人貓共處的安全隱患。“踏入貓咖的多為年輕人,或是沒有養貓經驗的人。由于貓與人相處過程中,不排除偶爾會因不舒服而抓咬。因此,要求顧客在自己的幫助下與貓咪接觸,對顧客以及貓咪都是一種保護。”胡亞說。
“擼貓”要正確友愛互動
記者采訪時發現,有些貓咖店會在顯著位置張貼“兒童不得擅自與貓接觸”“貓毛過敏者勿入”等標語,以及“如發生危險,責任自負”等聲明,也有一些貓咖店、貓主題商店里沒有張貼任何安全提示。
中皖律師事務所律師齊永順表示,根據民法典相關規定,店家有義務保障消費者人身安全,顧客被寵物抓傷咬傷,店家應承擔相應賠償。如果顧客因逗貓引發貓的應激反應,而被抓傷咬傷,店家可減輕或不承擔責任。具體賠償事宜,雙方可協商解決,如果協商不成可以進行訴訟。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貓咖店里的絕大部分貓都打過狂犬疫苗。但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提醒,打過疫苗的貓同樣可能攜帶狂犬病毒,如果被抓傷咬傷,還是要及時接種疫苗。
如何讓這一行業在宜城良性發展?業內人士認為,經營者首先要真的愛貓,不把貓當作玩具,要引導顧客與貓咪正確友愛互動。其次,經營貓咖館或貓主題消費場所,要量力飼養貓咪,嚴格把關貓咪健康狀況,定期接種疫苗。對于消費者而言,面對陌生的寵物貓狗盡量遠觀,不要過分近距離接觸。動物的飼養人和管理人應加強管理,約束動物行為,防止發生意外事件。
全媒體記者 劉惠子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