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共同研究制定的《安心托幼行動方案》,與其他9項暖民心行動方案一起,經省委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后,在5月25日正式印發實施。省教育廳廳長趙振華表示,將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暖民心行動部署,堅持結果導向,加強過程調度,確保安心托幼行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嬰幼兒“托育難”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安心托幼行動方案》中,對照省“十四五”規劃和已出臺生育政策中對托育“千人托位數”及“健全嬰幼兒托育體系”的目標要求,明確到2025年,總托位數達28.4萬個,千人口托位數達4.6個,嬰幼兒托育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其中,2022年新增托位數5.4萬個,2023年新增托位數6.8萬個。“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從三方面入手,一是建設普惠托育機構,二是多渠道提供普惠托育服務,三是推進托幼一體化建設。”趙振華說。具體分解為,自2022年起,每市每年建成2個至3個示范性托育服務機構,每縣(市、區)每年至少建成1個普惠托育服務機構。到2025年,每縣(市、區)公辦獨立托育服務機構不少于1個。支持社會力量利用公共服務設施、閑置場所等資源舉辦托育機構,鼓勵以委托或購買服務方式辦成普惠托育機構。依托公立醫院建設托育點。支持園區基地、用人單位以單獨或聯合舉辦等方式,在工作場所為職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務,有條件的可向附近居民開放。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托班,公辦幼兒園舉辦的托班原則上提供普惠性服務,新建和改擴建的公辦幼兒園均要開設普惠性托班。完善公辦幼兒園辦托班管理制度,制定托班硬件、師資、招生和經費保障等標準及規范。鼓勵有條件的民辦幼兒園開設普惠性托班。到2025年,實現各縣(市、區)不少于30%的幼兒園開設2歲至3歲托班。
近年來,在學前教育階段,老百姓反映的“入園難”主要表現在上公辦園“入園難”。《安心托幼行動方案》中明確,將按照“就近便利入園”原則,到2025年,新增公辦學位9.9萬個,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70%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不低于90%,學前教育“大班額”基本消除,形成以普惠性資源為主體的辦園體系。2022年新增公辦學位4萬個,2023年新增公辦學位2萬個。趙振華表示,將按照國家和我省“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的部署,大力推進實施學前教育促進工程,在公辦幼兒園學位不足的地區,通過新建和改擴建公辦幼兒園、鼓勵政府收購民辦幼兒園辦成公辦幼兒園等方式增加公辦幼兒園學位。規范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使用。持續鞏固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成果,明確將新建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全部辦成公辦幼兒園,確保居住人口3000人以上的小區至少配建一所不少于3個班建制的幼兒園。在開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時,同步推進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此外,還要積極挖潛擴大增量,各地要充分利用空置廠房、公共服務設施、閑置校舍等資源,以租賃、租借、劃轉等形式舉辦公辦幼兒園,也鼓勵普通高校舉辦公辦幼兒園,面向社會提供普惠性服務。
我省中小學延時服務開展以來,深受家長好評。在學前教育階段,家長也普遍存在按時“接娃難”的問題。為了破解這個難題,《安心托幼行動方案》中明確,到2025年,幼兒園延時服務體系基本完善,服務質量明顯提升。2022年秋季學期幼兒園延時服務實現全覆蓋,2023年春季學期努力實現有需要的幼兒全覆蓋,按時“接娃難”問題基本解決。
趙振華介紹,幼兒園的延時服務將在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學后提供,結束時間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適應。幼兒園可根據實際設置多個離園時間點供家長選擇。堅持公益普惠原則,家長自愿決定幼兒是否參加,幼兒園不得強制或變相強制參加。延時服務一般由本園教師承擔,也可聘任退休教師、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人員或志愿者參與。幼兒園結合現有資源和家長需求,按照“一園一案”制定具體實施方案。
“該方案突出普惠原則,降低群眾托育成本;突出便利要求,滿足群眾就近入園需要;突出政策供給,完善了辦園的補助政策。”趙振華說。在滿足群眾需求的同時,該方案也強調托幼服務一定要遵循教育規律和幼兒成長規律,提供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服務活動,不得借延時服務開展“小學化”教學,不得開展營利性活動,讓這項暖民心工作真正托舉好孩子的未來!(記者 陳婉婉)